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最近中國接連拿了兩個“世界第五”,都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機構組織的量化排名:其一,湯姆森-路透集團數據顯示,中國科研論文發表量列“世界第五”;其二,世界知識産權組織數據顯示,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量列“世界第五”。
以總量評估各國科技發展水平,中國實力的確不凡;但細究兩份榜單可知,中國科技指標的“質量排行”並不理想,面臨量與質“不同步”、“不同速”的尷尬。
單篇論文引用量“不及格”
湯姆森-路透集團發佈的 《近十年論文發表前20名國家(地區)排行榜》,包括論文發表總數、總引用次數和單篇論文引用次數3個單項指標。按“論文總數”排位,美國、日本、德國、英格蘭、中國依次佔據前五位。其中,美國共發表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論文297萬多篇,3倍于排位第二的日本,中國同期發表65萬餘篇SCI論文。
科研論文之所以有價值,因為論文為科學界貢獻了已被證明的實驗和理論結果,這些結果可被其他各國科學家反復引用、作為新的科學論據。就像“名人名言”總被頻繁援引一樣,論文引用量越大,表明影響力越大。通常而言,諾貝爾獎得主的重要論文,單篇引用量可達數百次到上千次。
在這份排行榜中,以論文“總引用次數”來排名,上述前4個國家(地區)還在四強之列,只是排名略有變化,依次為美、德、英、日;而原來的“老五”中國不僅被法國取代,還一路“掉隊”,落在了加拿大、意大利、荷蘭之後,居第九位。可見,中國龐大的論文總量還是保證了比較龐大的被引用總量。
然而,進一步考察“單篇論文引用次數”——這一最體現論文質量的指標,原來的位次被大大打亂。瑞士所發論文,平均每篇被引用15.73次,最高;美國論文“量大”同樣“質高”,每篇引用率也超過15次,居次;緊隨其後的有丹麥、荷蘭、蘇格蘭、英格蘭等。中國“單篇論文引用次數”沒有跨入上榜的“最低門檻”——每篇10.52次,平均僅5.24次,略高於印度(5.08次)。
應該看到,中國論文的這項“硬指標”已從2008年度排名時的“4.6次”進入了“5次”的區間。儘管這與世界平均水平“10次”還有不小差距,但僅用一年時間實現如此提高“實屬不易”——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總工程師武夷山這樣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