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金小茜、張濤)一套出廠價約1000元的服裝,經過道道環節進入大商場後,“搖身一變”身價倍漲,賣到2500多元。針對商品價格虛高問題,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呼籲:莫讓大商場成為流通鏈條末端的“價格高地”。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國內一西裝品牌的河北省總代理告訴記者,金融危機後,為拉動內需,他們一套服裝的出廠價降到了1000元左右,為進入石家莊一家大型商場銷售,要交30%的進店管理費,再加上運輸等各環節的成本,以及打理各種關係的花銷,最後這套服裝在商場裏賣到2500多元。“由於流通環節多,還要營銷,運輸費、商場租金、宣傳推介費……層層加碼導致成本不斷增加,再加上各個環節的利潤,使價格直線上升,最後還是消費者埋單。”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常記商場總經理常玉珍説,越是在金融危機的時候,流通企業越要講信譽,講服務質量。商家和流通企業要互相理解,共渡難關,給老百姓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只有這樣才能贏得社會信賴。要規範從生産商到代理商再到消費者的整個流通環節,大商場不應成為拉動內需的“腸梗阻”。
“要讓百姓花錢花得舒心,必須改變大商場內商品價格畸高的現狀。”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六安市副市長耿學梅建議,可從生産、流通和銷售各環節做出努力。一是生産企業要多生産品種多樣、物美價廉的商品。二是減少流通環節,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和成本。可以發展網購,大商場間還可以進行聯購,以降低運輸、倉儲等成本,減少批發環節。三是國家要專項治理商業賄賂。四是引導百姓改變消費習慣,多選擇電子商務等成本低的購物方式。
責編:汪蛟龍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