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2月26日 14: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説起民生話題,老百姓腦海中最先蹦出來的三個關鍵詞裏肯定有“看病”這個詞。俗話説,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之理?所以,生病、看病、買藥都是人生中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看病難看病貴”近些年來卻一直困擾著中國人,我們不敢有病,即使有病不到萬不得已,不敢輕易去醫院看病似乎成為中國人看病就醫時一貫遵循的原則,國家早已意識到這種狀況,也在不斷制定、調整各種政策、方案解決這一難題。一本醫保手冊、一沓厚厚的報銷單、一張小小的社保卡,一長串基本藥物報銷名錄見證著我國在21世界第一個十年裏醫改前進的步伐;神木模式、電話預約掛號、全民醫保、降低藥價這一個個與醫療、看病緊密相連的關鍵詞串起了這十年的醫改之路。
(一)醫療藍本——給老百姓的一顆定心丸
重慶開縣82歲的張華明是一名農行退休職工,步入老年後,患上高血壓、胃炎等多種疾病,2008年他做了前列腺手術,醫藥手術費花去一萬五,治胃炎又花了五千多,這一下就花去兩萬多,由於他在職時上了醫療保險,報銷了大部分,自己只承擔了兩千來塊錢的醫藥費。張華明老人不禁感嘆:現在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特別是醫療保險制度的逐步完善,為我們解除了後顧之憂,我們可以安心養老了。
同樣長舒一口氣的還有家住海口市的64歲的李家德大爺,他患有冠心病,2008年他因胸絞痛住進醫院,住院總費用1.2萬元,出院結算時直接報銷9598元。出院後的李家德每天去公園散步、打太極拳,時不時還和老年朋友去KTV唱唱歌,有了醫保做保障,他每天過著愜意、閒適的生活,不用再為生病看病的醫藥費發愁了。
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全面推進市場化進程,“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逐漸成為困擾著中國老百姓的最大難題。讓老百姓能看得起病,能看好病是我國醫改的初衷,1998年12月,我國開始推行三項醫療改革,分別是中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醫療機構改革、藥品流通體制改革。隨著1998年12月《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頒布,在全國拉開了正式實施的帷幕。
從那年起,每個城鎮職工的手中就多了一本《醫療保險手冊》,北京人俗稱“藍本”,老百姓有了這個小冊子,每個月只要交納很少的費用,超過一定的起付標準的生病住院所産生的大部分費用就可以報銷啦。
用人單位按職工工資總額的6%,職工個人按工資2%繳納醫療保險費。醫療保險費中的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單位繳費的30%記入個人賬戶,其餘部分為社會統籌基金。參保職工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在若干家定點醫療機構中自由選擇3至5家作為自己的就診定點。哪家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不能滿足你的要求,或就診不方便、醫務人員態度不好,你就可以不去這家,而另尋“高就”。同時,新的定點醫療機構既有高級別的大醫院,也有一般級別的專科醫院,還有社區醫療門診部,甚至可進定點零售藥店購藥。其費用只要符合醫療保險規定的,都可從醫療保險賬戶上支付。
中國網絡新聞臺“兩會”特別策劃: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