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交通以公交為主 原則上拒絕私人交通工具進場

發佈時間:2010年01月08日 14: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

  “上海,‘上’,就是追求卓越,‘海’,就是西方碰到東方,海納百川”

  文/劉巍

  2009年12月22日晨8時許,上海世博會協調局工作人員章永哲給本刊記者打來電話,説他被困在地鐵內,不能與記者一同前往預定採訪地點。

  這天上午,日客流量逾百萬人次的上海地鐵1號線,突發電路故障,兩輛列車碰撞,造成全線運營“癱瘓”4小時以上。這是上海地鐵運營以來最嚴重的事故。事故列車內,乘客被困數小時,所幸沒有重大傷亡。

  “上海地鐵十七年,碰撞第一次(發生),連續發生地鐵事故,是不是還有其他一些原因呢?(分析原因)不能太簡單化。”12月23日,上海市市長韓正口氣嚴峻地表示。他要求成立第三方調查組查明原因,向社會公佈。

  同日,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局長孫建平在上海市政府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地鐵相撞事故發生後,相關應急預案啟動及時,但處置過程存有不足;將進一步改進措施,提高突發性事件公共交通應急處置能力。

  上海地鐵隨即開展安全“大檢查、大反思”活動。檢查中發現,人民廣場等車站的變電設備存在過載服役問題。經專家評估後,實施了預防性更換。

  2009年12月底,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二期、11號線北段一期開通試運營後,上海地鐵路網增至10條線路,運營總里程約330公里,它將接受4個月後涌至上海參觀世博會的7000萬人流的考驗。

  “最後10米衝刺”

  7000萬人流,是預計參觀總人數,它超過了世博會發源地英國今日的人口。

  上海世博會在城市中心舉辦,這是它和往屆世博會的不同之處。在世博會運行週期內,平均每天參觀的人流量為40萬,最高峰80多萬。這相當於每天在大都市的中心搬入搬出一個大型城市的人口,並且要連續搬184天。

  2010年上海世博會總規劃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吳志強告訴《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我們的基本思想就是公交主導。近50%的參觀者是地鐵進來,35%左右是地面公交,5%~8%通過船運水上公交。世博會原則上拒絕私人交通工具進場。”

  12月25日,上海世博會永久性建築“一軸四館”中的世博中心竣工。同日,上海中環線主線高架路浦東南段、內環主線高架路浦東段、華夏高架路主線通車,“兩環一道”是浦東新區25項世博配套工程的重點,三項工程投資總額為242億元。其餘新區世博配套項目也進入最終掃尾階段。

  “各國展館建設基本順利,大面上越來越有自信。”吳志強對本刊記者説。

  12月24日,本刊記者在世博園現場看到,中國館已竣工並已布展。世博演藝中心、世博主題館、企業館、城市未來實踐區,凡由中國方面負責施工的,都已竣工或將近竣工。在世博園A片區,其他國家的自建館大部分還在緊張施工。

  國際金融危機是否對世博會各國展館的施工建設産生影響?

  “從整體來講對世博會沒有影響,個別的國家,是可能的。”吳志強説,根據以往的經驗,沒有一屆世博會開幕時是完全建完的,即使是日本2005年世博會,也還有很多國家在開幕時沒有建完,“這不受控于我們。五一開幕,大面上完成是沒有問題的。”

  12月26日,日本館宣佈竣工。此前的10月14日,美國館宣佈鋼結構封頂,它是上海世博會最大的國家館之一,將從“可持續發展、團隊精神、健康生活、奮鬥和成就”四方面來演繹“擁抱挑戰”。

  “上海世博會的籌辦就像百米賽跑進入最後10米衝刺”,吳志強認為,“前面的工作都是在搭臺。現在就是最後的展示,展示的好壞是世博最後的標誌。”

  “求你們不要説上海話了”

  12月23日晨8點47分,上海電臺“動感101”《音樂早餐》節目直播。兩位主持人在播放音樂間隙,用上海話聊天。

  一位聽眾給節目發來短信:“求你們不要説上海話了,我討厭你們上海人!”

  主持人曉君在節目中回應:“這位聽眾,請你以一種,團成一個團的姿勢,然後,慢慢地比較圓潤的方式,離開這座讓你討厭的城市,或者討厭的人的周圍。”

  這之後,“團成一團,圓潤離開”成為滬上論壇的“熱詞”,同時也引起中國內地網友的意見分裂。

  一年前,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陳信康根據一項調查結論提出:“上海市民素質偏低,排外現象嚴重”,要上海人自省以迎接世博會。

  陳信康很快陷入到一場“口水風暴”中。針對“上海市民素質偏低,排外現象嚴重”這一觀點是否成立,新民網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結果3029人次的投票意見中,51%的人贊成,41%的人反對。

  2009年11月12日,上海世博會國際論壇召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吳建民表示:世博會對國民素養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

  他説,“北京舉辦奧運會之後,國民的素質在提高。我對此很感到自豪。我想世博會時間比奧運會長得多,它對國民素質的提高會有更大的影響。”

  “上海人應學會俯視,而不僅僅是仰視。”作為上海人的吳志強向本刊記者道出他的擔憂與希望,“假如非洲與美國客人同來,上海人的心態應該是一樣平靜的。這才是國際化大都市應有的心懷。”

  吳志強談到2000年的德國漢諾威世博會:德國人原本是冷靜與驕傲的,但他們在世博會期間“一反常態非常熱情”。

  “現在軟體方面讓我有所擔心。”吳志強説,“應該有更大氣的上海。當然,我自己長在上海,也見過很熱情的上海人。”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將建成“綠色地標”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