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圖表: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具有明顯的正面效應 新華社發
圖表:逾8成城市居民對政府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方面的措施效果表認可 新華社發
新華網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李斌、杜宇、璩靜、顧瑞珍)“和剛退休時相比,我的養老金翻了一番。”12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這已是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第6年提高,這讓退休9年的原瀋陽電工鑄鐵廠職工楊興全十分高興。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關注民生--
打出就業“組合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新醫改“破冰”……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困難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黨和政府在推動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進一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團結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共渡難關。民生“新政”,溫暖2009。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民生問題
今年以來,武漢起點人力資源市場為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組織了40多場專場招聘會,介紹工作崗位,宣講國家政策。
“上半年很多人在找工作,人多崗位少;下半年,人少崗位多。”總經理朱運德説,“這些都和政策緊密相關。去年以來,黨和政府出臺了不少就業政策,雪中送炭,溫暖人心。”
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就業形勢嚴峻,企業生産經營困難……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審時度勢,沉著應對,作出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戰略決策。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
將“保民生”列為主要目標之一,人們並不意外--中國社會科學院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劉向陽指出,把民生問題放在首位,是近些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最顯著的特點。這是中國共産黨人著眼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部署。
2008年11月,國務院出臺的擴大內需10項措施中,既有加快實施重大民生工程等直接惠及民生的舉措,也有一系列間接造福於民的措施。未來兩年共計投入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中,民生分量最重: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億元,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3700億元,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400億元。
圖表:超過五成的城市居民認為就業、消費、投資、收入水平都會朝好的方向發展 新華社發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當天,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深刻闡釋了民生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引起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強烈共鳴。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告,是中央政府的施政藍圖--2009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高票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從擴大就業到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從教育發展到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民生”亮點頻閃。
計劃安排1300億元災後重建基金、擬安排“三農”投入7161億元、擬投入社會保障資金2930億元、三年各級政府擬投入8500億元以保證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順利推進……一筆筆“真金白銀”,讓人感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一項項民生投入,一個個民生工程,既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及時之舉,更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長久之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貢森説,以往,人們更多地是從“分享發展成果”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來看改善民生,而這次將其作為擴內需的重要途徑、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和政府對民生問題的認識發生了深刻變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