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中國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好于預期(全文)

發佈時間:2009年12月24日 1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專題: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

專題:新聞發佈會

  中新網12月24日電 受國務院委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24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情況。報告全文如下:

  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特別是穩定和擴大就業一系列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貫徹落實,就業形勢基本穩定,情況好于預期。

  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造成巨大衝擊

  去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在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的同時,也給我國就業帶來巨大衝擊。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進一步加劇。今年全年需要就業的人員總數超過2400萬。按照8%的經濟增長速度,供求缺口1200萬左右。

  2.一批企業經營困難,就業崗位不穩定。據對15個城市513家企業的持續監測,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崗位流失情況嚴重,累計減幅達8%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自去年第四季度後,上升了0.3個百分點,達到4.3%。登記失業人數首次突破900萬,達915萬人。

  3.經濟增速減緩,對就業的拉動能力減弱。去年第四季度,城鎮新增就業月均59萬人,最低的12月為38萬人,遠低於前三季度月均104萬的水平。據對80個城市職業供求情況監測,從去年第三季度起,崗位空缺小于求職人數,最大差距為83︰100,今年3月為86︰100。

  4.大學生、農民工和困難群體就業矛盾更加突出。一是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達611萬,加上歷年累積的未就業畢業生,需要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超過700萬人。受金融危機影響,企業用人需求減少,到今年5月底,進校招聘崗位數低於去年同期二成。二是農民工首當其衝受到影響,春節前提前、集中返鄉農民工總數達7000萬,為全部進城務工農民工的50%左右,其中有1000多萬失去工作而返鄉。三是在整體就業趨緊的情況下,“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殘疾人等群體實現就業難度更大。2008年四季度,就業困難人員月均實現就業8萬人,遠低於前三季度月均13萬人的水平。

  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穩定就業的主要舉措

  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戰略部署,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方位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國務院於今年3月和6月兩次召開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就業問題,先後制定出臺了四個文件,包括一個綜合性文件和三個專門文件(涉及促進創業帶動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農民工就業)。同時,國務院就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有關部門聯合出臺了三個文件(涉及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開展就業服務系列活動)。中央財政也加大投入,預算安排就業資金420億元,比去年增長66.7%。到今年7月,全國31個省份及300多個城市已全部出齊了七個文件的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了應對金融危機穩定和擴大就業的一整套政策體系。

  1.結合擴大內需發展經濟,更多拉動就業。結合落實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重大舉措,發揮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鼓勵支持勞動密集型産業特別是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通過稅收優惠、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引導企業更多吸納就業。各地在工作中,結合擴大內需和發展特色經濟支柱産業拉動就業。一些地方將擴大就業和穩定就業列入目標責任制。一些地方在項目立項及開工建設中做好與就業工作的銜接,形成了政府投資與擴大就業的聯動。

  2.減輕企業負擔,穩定現有崗位。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並鼓勵企業不裁員或少裁員,在減輕企業稅賦的同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財政部、稅務總局共同制定實施了援企穩崗的五項措施:一是允許困難企業緩繳五項社會保險費;二是階段性降低企業四項社會保險費率;三是使用結余的失業保險基金對不裁員的困難企業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四是使用就業專項資金支持困難企業開展在崗培訓;五是妥善解決困難企業支付經濟補償問題。各地在工作中,突出服務企業的理念,建立與企業對口聯絡機制,推進政策落實。

  3.加大政策扶持,鼓勵自主創業。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11個部門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有利於勞動者創業的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資金補貼、場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各地在工作中,將促進創業工作作為應對危機發展經濟和擴大就業新的增長點。全國有82個城市開展了創業型城市創建活動。不少地區實施“全民創業”的發展戰略,從完善政策體系和推動政策落實,建立創業資金和建設創業基地,強化創業培訓和完善創業服務等方面入手,重點推進返鄉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創業。有些地方實施創業“項目、政策、資金”的一體化運作;有些地方組織有關部門開展“創業接力棒”活動,在創業的各個環節明確對口幫扶要求,搭建創業服務平臺。

  4.針對重點群體,統籌安排就業。一是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的首位。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先後出臺了一整套政策文件,拓展了城鄉基層、民營中小企業、科研項目、自主創業、應徵入伍等渠道,細化了就業服務、就業見習和就業援助三項舉措。各地政府在政策先導、開拓門路和強化服務上下功夫。今年7、8、9三個月集中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行動”,努力做好畢業生離校前後就業的銜接,認真抓好“村官計劃”、“教師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的實施,並將大批未就業畢業生組織到就業見習和服務項目之中。二是積極穩妥地做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再就業工作。針對受金融危機影響農民工集中提前返鄉情況,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的通知,要求採取多種措施穩定農民工在城市就業和扶持返鄉就業創業,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各地認真貫徹落實通知精神,結合實施減輕企業負擔措施,穩定農民工就業崗位;結合“春風行動”搞好輸出輸入對接,引導農民工有序流動;結合城鄉基礎設施和新農村建設項目,促進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結合當地優勢産業和特色經濟發展,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結合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不少地方還建立了監測機制和動態報告制度,對返鄉農民工實行跟蹤管理和服務。三是積極幫助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和災區勞動者就業。各地在工作中,通過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落實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創建“充分就業社區”,集中開展上門服務和“一對一”援助,建立健全了幫扶困難群體就業的長效機制。同時,繼續做好對災區勞動者的就業援助。

  5.大力開展職業培訓,提升勞動者素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實施了特別職業培訓計劃,運用培訓補貼政策,組織開展對困難企業職工的崗位培訓,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對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對新成長勞動力的勞動預備制培訓,對退役士兵的免費職業培訓。各地在工作中,擴大培訓規模,延長培訓時間,提高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並整合培訓資源和培訓資金,既提高了勞動者的技能水平,也加強了高技能人才儲備。

  6.強化公共就業服務,充分發揮基層平臺作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教育部、全總、工商聯、團中央、婦聯、殘聯等部門根據不同群體特點,聯合部署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專項活動。一是今年元旦、春節期間,以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為重點,組織實施再就業援助活動。二是今年春節後,以促進農民工就業為重點,組織開展“春風行動”,提供“就業服務、技能培訓、權益維護”三位一體的就業服務。三是今年5月中旬,在全國100個大中城市聯合舉辦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四是今年9月專門開展了迎國慶就業援助進家入戶專項活動,鞏固困難群體就業援助的成果,並全面落實已就業人員的扶持政策。此外,各地還結合本地實際,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就業服務專項活動。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