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習近平在埃及媒體刊文 講了哪些故事?

新聞頻道 中國日報網 2016年01月20日 19:1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11月19日,在對埃及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埃及《金字塔報》發表題為《讓中阿友誼如尼羅河水奔涌向前》的署名文章,用一個個小故事講述了中埃兩國從古至今的友好史,傳遞了中國同埃及攜手前行、合作共贏的理念和信心。

  故事一:埃及“母親河”

  16年前,還在福建任職的習近平就曾到訪埃及,他説:“‘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16年前,我第一次訪問埃及時,實地看到古代埃及人民把週期氾濫的洪水轉化為農業發展的重要資源,體會到尼羅河是孕育埃及文明的母親河,也由衷讚美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

習近平在埃及媒體刊文 講了哪些故事?

  圖為埃及人民的母親河尼羅河。

  習近平主席所提到的“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這句話又從何而來?

  眾所週知,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正是他哺育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尼羅河對古埃及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他是古埃及人的“生命之河”。在古埃及人的觀念中,一年不是四季,而是三季——氾濫季(7月中旬至10月中旬)、耕種季(10月中旬至3月中旬)和收穫季(3月中旬至7月中旬),這種劃分和尼羅河有著直接關係。每年7月中旬,當天狼星攜日東升的時候,受東非高原季風降水的影響,尼羅河水位開始暴漲,大水淹沒了河流兩岸的谷地平原。到了秋天,尼羅河水退回河床,為浸泡數月的土地留下一層肥沃的淤泥,正是這層淤泥使得精耕農業得以實現,支撐著古埃及的繁榮與發展。因此,才會有“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的説法。

  故事二:漢朝遣使古埃及

  習近平在文章中講道:“中國和埃及同為文明古國,兩國人民友好交往追溯久遠。2000多年前,中國漢代朝廷派遣使者前往亞歷山大,古絲綢之路成為聯絡雙方的重要紐帶。”

習近平在埃及媒體刊文 講了哪些故事?

  圖為古絲綢之路地圖。(孟令偉制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大陸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漢武帝時張騫從長安帶隊出使西域,首次開拓絲綢之路,被稱為“鑿空之旅”,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此後,漢朝頻繁的派出使節出使西方,據歷史記載,漢武帝時期漢使到了犁軒,也就是今天的埃及亞利山大港。

  絲綢之路見證著中埃兩國的友好歷史,也是溝通中埃兩國文化的友誼之路。此外,它還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為人類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故事三:中埃反殖反霸同聲相應

  習近平説:“近代以來,中埃兩國人民在反殖民、反霸權的鬥爭中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段歷史,在中埃友好歷史進程中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習近平在埃及媒體刊文 講了哪些故事?

  圖為埃及駐中國大使館的人員正在整理中國人民聲援埃及正義鬥爭的信件。

  1952年7月23日,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了法魯克王朝,並於翌年6月宣告埃及共和國成立。1951年下半年,埃及國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英鬥爭,得到了中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和聲援。我國各大報紙紛紛刊登廣大讀者堅決支持埃及人民鬥爭的來信。我國曾在埃及留學的北京大學馬堅教授等致函埃及愛國人士,表示“堅決相信我們兩國人民在反對帝國主義強盜的鬥爭中獲致最後的勝利”。同時,他還撰文向讀者介紹有關埃及反英鬥爭的情況。1952年1月,埃及人民和學生在蘇伊士運河地區英勇抵抗英軍侵略,中國全國民主青年聯合會致電埃及青年學生表示支持,願與他們“在反對帝國主義,保衛世界和平的鬥爭中團結前進”。

  同樣,埃及新政權在維護民族權利的鬥爭中,也採取了對華友好的態度。1953年,埃及新政權政府對美國拒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表示震驚。此外,埃及不支持美國阻撓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周恩來總理説過,對於阻撓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問題,“埃及是投棄權票的”。

  故事四:萬隆會議中埃攜手

  “60多年前,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同納賽爾總統的手緊緊握在一起,中埃兩國由此攜手合作,邁上共同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權益的征程。”習近平説。

習近平在埃及媒體刊文 講了哪些故事?

  圖為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發表演説。

  萬隆會議的確促成了中埃兩國的多方面合作。埃及新政府成立初期,棉花貿易是其指定對外政策的重要參考系數。中國向埃及購買棉花,不僅對兩國經濟發展有利,而且還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萬隆會議之前,中埃兩國領導人曾在仰光會面,周總理對納賽爾説,如果每一個中國人多消費一厘米棉布,中國就會用光埃及每年産的棉花。

  1955年4月萬隆會議期間,中埃兩國兩國代表團曾就加強兩國各個方面的合作問題舉行了會談。萬隆會議為以後中埃之間的友好合作和貿易往來奠定了基礎。同年8月,中埃雙方在開羅簽訂了關於埃及向中國出售4萬包棉花(合1.3萬多噸)的合同,這是現代中非經貿史上的第一筆大宗交易。此後,中埃兩國開啟了全雙位的雙邊貿易往來。

  埃方輿論認為這筆交易加強了中埃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合作聯絡。《埃及報》評論説:“萬隆會議以後,中國和埃及之間的經濟和文化關係的發展不可能允許兩國長期不簡歷外交關係。”

  故事五:中埃建交

  談及中埃兩國的建交故事,習大大説:“埃及是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阿拉伯國家,中埃關係是中國同阿拉伯國家關係的起點,代表了中阿關係的高度和溫度。”

習近平在埃及媒體刊文 講了哪些故事?

  圖為1956年9月,埃及首任駐華大使拉加卜向毛澤東主席遞交國書時握手。

  1956年,埃及宣佈承認新中國政府的第三天,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歡迎埃及政府的友好決定》的社論,認為“中埃友好關係的意義和影響,遠遠超過中埃兩國的範圍,它標誌著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團結的日益加強,也標誌著亞洲和非洲更緊密地攜起手來了。這是實現萬隆精深所不可缺少的內容”。

  此後,中埃兩國逐步發展為今日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60年來,中阿友好合作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也積累了寶貴經驗。”

  習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説:“近年來,兩國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雙方企業擴大經貿合作,雙邊貿易額持續增長。我們在長期交往和合作中始終堅持互信、互助、互利、互榮的原則,成為彼此信賴和依靠的好朋友、好兄弟、好夥伴。”

  結語: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所説,“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埃友誼、中阿友好也一定會像尼羅河水般奔涌向前”。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埃兩國必將在新的發展征程中書寫輝煌動人的新故事、新篇章!

編輯:趙晉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