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俯瞰花茂村,連片的智慧溫控大棚成為當地拉動經濟、促進就業的強勁動力。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炎良 攝
“網絡媒體走轉改·脫貧攻堅看貴州”中國青年網系列報道④
中國青年網遵義1月14日電(記者 張炎良)“習大大當時就坐在這裡,跟我們村民一起聊天。”貴州省遵義縣飄香鎮花茂村村民王治強指著自家前的空地説。2015年6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花茂村,深入智慧溫控大棚、黨員群眾之家、土特産服務中心、制陶工坊,就扶貧開發工作、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研考察。在花茂,習近平邊走邊詢問當地脫貧致富情況,沿著土墻和木欄相伴的鄉村小徑,看到鮮花盛開,道路兩旁的房子乾淨整潔,他有感而發地説:“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
王治強回憶,“習主席就在自家的院子裏同村民們聊起了家常。家裏種什麼?土地經營情況怎麼樣?農家樂搞得怎麼樣?習主席當時問得很詳細。”
“其他村民們都説我這個農家樂開的真是個時候,不到半年就把習總書記給引來了。” 王治強樂呵呵地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總書記走了以後,他家的農家樂遊客量翻了一倍,“去年七一建黨節,全天接待了520人。”
事實上,王治強能開起農家樂,與村幹部的扶貧幫扶密切相關。“我們原來的縣委書記曾瑜幾次來到家裏來為我支招,當時我家樓頂挂的是‘紅色之家農家樂’的牌子,她看到以後説你這個觀念還是轉不過來,非要寫上‘農家樂’三個字城裏人才知道農家樂嗎?後來我就把那三個字給去了,挂上了三顆紅五角星,就叫紅色之家。”
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意指貧困荒蕪之地。近年來,隨著精準扶貧的全面鋪開,山地現代高效農業、培育蔬菜、鄉村旅遊等特色産業的全面發展,實現了高效農業與鄉村旅遊、陶藝文化與産業發展的有機融合,改變了貧困落後的面貌。據統計,該村已為165戶貧困戶建檔立卡,建立起了300畝高效農業園區,完成民居新建、改建、美化880棟,建成農家樂18家、鄉村旅館42家,累計建設旅遊用道16公里,接待遊客6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2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達到13000元。
“脫貧首先要轉變觀念,雖然扭轉觀念是最難的,但我們耐心地和農民聊天,帶著他們出去看更好的地方,讓他們開眼界,對於很多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大山的老百姓觀念上就是很大的衝擊和震撼。比如説我們帶開鄉村旅館的、做土陶的農民去過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所在地烏鎮,讓他們自己去感受、去發現、去改變。”遵義縣楓香鎮副鎮長、花茂村第一書記周成軍説。
在花茂,圍繞效率抓改革,倡導“馬上辦”、“釘釘子”、“認真負責”、“激情創業”、“敢於擔當”五種精神。“我們對於村幹部績效考核實施‘一次通報、兩次約談、三次問責’,所以在這裡不能説空話套話,大家都在一心一意謀改革,促發展。” 花茂村村支書潘克剛説。
現如今,中央已經吹響了“十三五”脫貧攻堅的新號角,踏上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新征程的花茂也已搭上了 “互聯網+”的快車,讓我們共同期待花茂率先脫貧、全面進入小康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