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網巴黎11月30日電(記者徐劍梅 霍小光)11月29日至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活動,同150多國領導人一道,共商全球氣候治理大計。
推動巴黎談判 注入中國動力
經過11小時飛行,橫跨亞歐大陸,11月29日15時30分,習近平主席乘坐專機抵達巴黎,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活動。
世界目光聚焦巴黎。
紛至沓來的,還有《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全部195個締約國和歐盟的上萬名談判代表,有逾萬專家學者、環保人士、國際機構及非政府組織代表,還有數千名媒體記者。
國際社會對巴黎大會寄予厚望,期待達成一個全球性協議,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巨大挑戰。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積極參與者,中國方案、中國行動、中國智慧舉足輕重,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30日上午9時25分許,習近平主席來到會議舉辦地點布爾歇展覽中心,受到法國總統奧朗德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迎接。
11時許,塞納河廳,領導人活動拉開帷幕。
開幕式上,奧朗德、潘基文和大會主席、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先後致辭。
開幕式後,習近平同各國領導一起步入合影廳拍攝“全家福”,定格人類大家庭面對共同命運、展開共同行動的歷史時刻。
正午時分,領導人第一階段活動開始。各國領導人陸續發表講話。習近平第五個走上講臺,闡明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達成巴黎協議方面的立場主張。
鮮明的立場——一份成功的國際協議既要解決當下矛盾,更要引領未來。巴黎協議應該著眼于強化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也要為推動全球更好實現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明確的目標——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奉行法治、公平正義、包容互鑒、共同發展的未來。
清晰的路徑——巴黎協議應該有利於實現公約目標,引領綠色發展;應該有利於凝聚全球力量,鼓勵廣泛參與;應該有利於加大投入,強化行動保障;應該有利於照顧各國國情,講求務實有效。
紮實的舉措——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明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
習近平主席的講話贏得與會各國領導人高度評價。
聚攏八方意願 凝聚政治共識
應對氣候變化是世界各國共識,但多邊談判進程艱難曲折,各方利益博弈激烈複雜。
巴黎大會能否如期達成協定,維護髮展中國家權益、聚合參與各方政治意願,顯然是重大關鍵。
在巴黎總共停留30小時,利用出席大會開幕活動間隙,習近平主席進行多場雙邊會見,同各方深入交換意見。
法國總統奧朗德作為東道國領導人,工作千頭萬緒,仍堅持專門抽出時間,在習近平主席抵達當晚單獨安排會見並共進晚餐。面對前來參會的150多位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奧朗德單獨同中國領導人共進晚餐,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我這次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是希望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堅定支持法國辦好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堅定支持大會達成一項適用於所有締約方的國際協議。”習近平對奧朗德説。
奧朗德回應:“熱烈歡迎習近平主席來法國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這展現了中方推動大會如期達成協定的堅定信心。我完全贊同習近平主席關於會議成果的主張。”
12個小時後,30日上午,布爾歇展覽中心,巴黎版“習奧會”同樣吸引了世界目光。這是繼本月中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後短短十天內,兩國元首的再聚首。會晤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兩國元首一致認為,巴黎大會為強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這一重大挑戰提供了重要機遇。中美將加強合作,同其他各方一道努力,使巴黎大會達成有雄心、成功的成果。
會場內外,中國領導人為推動達成巴黎協議的努力,有目共睹。
會場上,習近平進一步呼籲,巴黎談判應當維護所有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
走下講臺,習近平同巴西總統羅塞夫會面,強調中巴作為發展中大國和“基礎四國”重要成員,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擁有廣泛共同利益。雙方要密切協調和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和影響力,推動各方相向而行。
在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時,習近平指出,兩國領導人頻繁會晤,就雙邊關係及重大國際地區問題密切交流溝通很有必要。中方願同俄方共同努力,不斷推動中俄各領域合作取得新進展。
法國國際問題專家戴維·戈塞指出,北京可以調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分歧,把南方的當務之急和北方的關切聯絡在一起。對巴黎談判所有參與方來説中國的地位獨一無二。
“中國願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巴黎大會如期達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協議。”習近平主席的鄭重承諾為大會增添動力、增強信心。
守護地球家園 建設生態文明
從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到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從2009年的哥本哈根,到2015年的巴黎,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的共同努力。
國際社會越來越認識到氣候變暖將給人類帶來嚴重後果;全球氣候治理中“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等原則基石已經奠定;越來越多的個人、企業和國家從減排行動中看到真金白銀的發展機遇;“國家自主貢獻”等創新設計,為巴黎大會提前鎖定部分重要成果……
全球氣候治理,中國因素不可或缺。
——生態文明建設,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方案”。
建設生態文明,既是著眼于促進全球氣候治理,又是中國發展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在巴黎大會發表講話坦陳,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但也承擔了資源環境方面的代價。鑒往知來,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發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進一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啟動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生態文明建設已經融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為全面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提供了動力源泉。
——綠色發展理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智慧”。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中華傳統文明的滋養,為當代中國開啟了尊重自然、面向未來的智慧之門。
在巴黎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向與會各國領導人介紹,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時期發展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海外輿論評價認為,“綠色發展”這個詞很形象,顯示了中國政府在氣候變化、控制污染方面的決心,將給相關各方提供新的合作機遇。
——積極自主貢獻,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擔當”。
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
“雖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但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實現我們的承諾”。習近平主席在巴黎大會上的鄭重宣示,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和讚譽。
——積極進展可喜成績,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答卷”。
中國承諾,行動先行。
歐洲環境專家、歐洲議會議員約·萊嫩指出,世界各國為應對氣候變化正採取許多措施,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很好地落實這些措施。中國政府積極參與尋求措施以減少排放,併為此“幫助世界上貧窮的地區”。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一份份工作部署密集出臺,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加快推動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在7省(市)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一項項政策舉措紮實推進,探索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的低碳發展新模式。
30日深夜,習近平結束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活動乘專機離開巴黎,飛赴津巴布韋。
未來11天,出席巴黎大會各國領導人授權各國談判代表將就巴黎協議開展談判。
全球氣候治理是人類的共同事業,守護綠色家園還需各國攜手努力。巴黎,將成為一個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