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習近平向世界發出綠色發展邀請

新聞頻道 學習中國 2015年11月30日 19:5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在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十二五”規劃減排目標的喜訊中,習主席赴法參加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帶著中國人民節能減排的豐碩成果和實踐經驗,帶著中國人民應對世界氣候的新方案,帶著中國人民對世界氣候變化的應有擔當,向世界發出綠色發展邀請。

1

圖為:2015年11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法國首都巴黎,應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奧朗德和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主席法比尤斯邀請,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活動。這是在巴黎奧利國際機場,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受到法國政府高級官員熱情迎接。

一、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行動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 作為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是遭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度參與全球治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全人類共同發展的責任擔當。習近平強調:“中方今年6月向聯合國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是為實現《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目標所能作出的最大努力,是為推動巴黎大會成功作出的實際貢獻。”

  十八大之後,習近平主席明確提出建設美麗中國新構想。中國不惜降低發展速度,以巨大投入調整經濟發展結構,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並將美麗中國建設作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國要為世界而美麗。今年9月習近平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問題領導人工作午餐會時強調:“中國一直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機遇,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低碳發展道路。中國政府已經將應對氣候變化全面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

  中國從2007年開始主動加快淘汰落後産能,關停大批污染嚴重的小火電、小煤礦、煉鋼、水泥、造紙、化工和印染企業。2010年,中國開始在5省8市實施低碳試點,發展到現在的42個低碳試點,已覆蓋了全國37%的人口,54%的GDP和54%的碳排放(2013);2011年中國在五市兩省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今年,建立全國碳市場的時間表被寫入《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2014年《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提出要在2030年左右實現碳排放達到峰值;2015年9月,更有十一省市在中美氣候領導峰會上宣佈提前實現溫室氣體達到峰值的目標。

  中國政府積極實施《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等國家規劃,加快推進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大力開展節能減碳和生態建設。2014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3.8%,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2%,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216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21.88億立方米,水電裝機達到3億千瓦(是2005年的2.57倍),並網風電裝機達到9581萬千瓦(是2005年的90倍),光伏裝機達到2805萬千瓦(是2005年的400倍),核電裝機達到1988萬千瓦(是2005年的2.9倍)。近幾年,中國逐漸形成一個不斷完善的應對氣候變化戰略體系。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又將綠色發展理念作為今後中國的重要發展理念,加快美麗中國建設,為美麗世界建設再作新貢獻。未來,中國將進一步加大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力度,爭取到2020年實現碳強度降低40%-45%的目標。

  中國向聯合國提交的《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確定了2030年的行動目標: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這是中國對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同時文件中還提到:中國將在已採取行動的基礎上,在國家戰略、區域戰略、能源體系、産業體系、建築交通、森林碳匯、生活方式、適應能力、低碳發展模式、科技支撐、資金政策支持、碳交易市場、統計核算體系、社會參與、國際合作等15個方面持續不斷地做出努力。這是中國政府就應對氣候變化又一次向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

1

圖為:2015年11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會見法國總統奧朗德。

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擔當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在國內生態保護的同時,也從來沒忘記我們的世界擔當。習近平指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關乎各國共同利益,地球安危各國有責。當前,中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繁重,但我們仍然以最大決心和最積極態度,按照聯合國所確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共同行動。”

  十八大以來,中國不僅在國內堅定走生態文明之路,而且在國際上積極參與和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事項。在今年10月訪英之前接受路透社採訪,就氣候變化議題,習近平指出:“中國願意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年底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如期達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協議。”為使世界各國能夠儘快達成一致意見,中國始終從公平公正的立場出發,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兼顧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習近平指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造成氣候變化的歷史責任不同,發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異。”習近平説:“就像一場賽車一樣,有的車已經跑了很遠,有的車剛剛出發,這個時候用統一尺度來限制車速是不適當的,也是不公平的。發達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多作表率,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所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公平、各自能力等重要原則,也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心願。”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為推動世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中國積極推動雙邊和多邊聯合行動。2014年APEC會議期間簽署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公告》,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美期間又簽訂了《中美兩國氣候變化元首聲明》,進一步深化了中美兩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近年來,中歐、中印、中英等應對氣候變化的雙邊協議陸續簽署。繼今年9月份中美兩國在習近平訪美期間發表《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之後,本月初,在巴黎氣候大會即將召開之際,習近平主席和法國總統奧朗德在北京共同發表了《中法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雙方在聲明中支持建立每五年監測減排進展的機制,以期加大減排承諾力度,確保實現將地球本世紀內升溫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這不僅為巴黎大會的召開創造有利條件,同時也充分彰顯了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國際擔當。

  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現在開始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為國際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由過去單純強調發展中國家的身份慢慢向全球公共物品提供者的角色變化。在本輪巴黎氣候合作商談中,中國不僅態度積極,而且與美國、法國等國家一起承擔起了領導者和組織者的責任。中國已經不再滿足於一個參與者的角色,而是要擔當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公共産品提供者。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宣佈出資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1

圖為: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來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仔細察看洱海邊的生態保護濕地。

三、應對氣候變化的綠色發展理念

  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指出:“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習近平指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表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習近平強調:“中國一直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機遇,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低碳發展道路。”

  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之下,中國將建設新的生態安全格局,並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産業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為建成這些綠色體系,中國將大規模開展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國土綠化行動和藍色海灣整治行動。

  中國已經明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導向,努力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中國將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堅持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並重,堅持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增加森林碳匯,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努力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應對氣候變化多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正在努力構建一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

  世界的氣候,需要世界各國共同維護。我們實施綠色發展理念,我們也同樣希望世界各國也實施綠色發展理念。習近平主席已經代表中國向世界發出綠色發展邀請,我們希望各國將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轉化為各國經濟轉型升級、保障能源安全、降低氣候風險的內在動力,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美麗世界。

編輯:王玉西 責任編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