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主席對英國的國事訪問圓滿結束,此訪被輿論稱為“超級國事訪問”,不僅開啟了兩國關係通往“黃金時代”的大門,在中英關係發展史上樹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而且向全世界進一步昭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信念。新華網“講習所”推出《習近平主席訪英折射國際秩序之變》,深度闡明習近平主席的這次訪問將推動國際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10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唐寧街首相府同英國首相卡梅倫舉行會談。這是會談結束後,習近平和卡梅倫共同會見記者。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習主席成功結束對英國的國事訪問,成果豐碩,舉世關注,國際各界不吝溢美之詞。此訪取得巨大成功,當然是兩國領導人、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但從深層次看,更是國際秩序變化的一個縮影,或者説是其中的一部分,是歷史發展趨勢的一個突出體現。
首先從國際貨幣體系看,二戰後美國憑藉超強實力建立起佈雷頓森林體系,實質是美元霸權。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牙買加體系取而代之,但美元霸權的性質並未改變,甚至有所加強。這種貨幣體系延續至今,早已不能體現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新興經濟體的發言權需要更多體現。
英國張開懷抱歡迎人民幣國際化,順應了國際社會對貨幣體系改革的呼喚,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英雙方就貨幣金融達成了多項突破性協議,如中國央行在英國發行國債、擴大貨幣互換規模等。英國在貨幣問題上的積極態度也表明,歐洲國家不再是美元國際地位的“無條件支持者”。除倫敦外,巴黎、法蘭克福等城市,也都積極爭取成為人民幣交易的離岸中心。對於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歐洲國家也普遍持支持立場。國際貨幣體系的變化正在發生,人民幣國際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中英貨幣合作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
其次從國際投資和勞動分工看,國際格局也正在發生改變。二戰結束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西方發達國家由於在資金和技術上的優勢,基本是國際投資的輸出方,處於産業鏈的上端,發展中國家則普遍在國際分工處於下游,資源能源消耗大,而且利潤率低。此次習主席訪英期間簽署的核電合作協議表明,新興國家的技術正在進步和取得突破,並且有向産業鏈上端發展的能力和趨勢,未來的經濟發展不再像過去那樣依賴低技術含量的加工製造。
此訪期間,中英兩國同意建立“創新夥伴合作關係”,這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未來中國貢獻給世界的不僅是“中國製造”,而是更多的“中國創造”。事實上,近年中國對英國等發達國家投資迅速增加,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企業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已經顯示出中國的技術實力和新的發展模式。此訪期間兩國還就“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對接問題進行了重點討論,顯示出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在發達國家也有一定市場。
最後從國際貿易體系角度看,此訪除中英簽署多項重要雙邊經貿合作協議外,英國作為歐盟重要成員國,還積極支持中歐就自貿協定展開研究以及儘快達成中歐投資協定,這也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未來的中歐經貿關係有望取得重要進展。近期,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達成協定引發國際關注,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的談判也正在進展之中,但未來的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將不再是一個或少數幾個國家所能決定,全球範圍內多層次的、小多邊的貿易合作機制將是發展潮流,每個國家都有發言權。
今年是二戰勝利和聯合國成立70週年,國際秩序也是今年國際社會討論熱點。從此次習主席訪英取得的成功看,關注國際秩序並推動其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不僅是對歷史的紀念,更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呼喚。
(作者: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 劉明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