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人民網10月23日電 應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10月19日至23日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先後在英國議會、白金漢宮、倫敦金融城和全英孔子學院等地發表重要演講。
下面盤點一下習近平主席此行演講中的精闢之語。
10月22日,習近平在倫敦出席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
習近平在倫敦出席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為之不厭,誨人不倦。
習近平指出,近年來,孔子學院在英國快速發展。目前,英國已經建立起29所孔子學院和126個孔子課堂,數量居歐洲之首。全英孔子學院取得的碩果也是中英人文交流蓬勃發展的縮影。通過人文交流,中英兩國文化中的精華正在對兩國人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産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希望在座各位教師再接再厲,為中英友好事業添磚加瓦。希望孔子學院繼續秉承“相互尊重、友好協商、平等互利”的校訓,為傳播文化、溝通心靈、促進世界文明多樣性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10月21日晚上,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市長晚宴上發表演講。
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發表重要演講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不知何處是他鄉
習近平表示:21年前,我曾經訪問過英國,到了倫敦、牛津、格拉斯哥、愛丁堡等地,親身感受了英國的悠久歷史、獨特傳統、充沛活力。再次來到英國,看到聳立的大本鐘,看到瀲艷的泰晤士河,我有一種“不知何處是他鄉”的感覺。此時此刻,有關英國的記憶不斷在我腦海中閃現,我想到了英國資産階級革命、工業革命、憲章運動、諾曼底登陸,想到了莎士比亞、拜倫、雪萊、蕭伯納,想到了培根、克倫威爾、丘吉爾,想到了托馬斯·莫爾、約翰·洛克、亞當·斯密、達爾文、阿諾德·湯因比、李約瑟,想到了《雙城記》、《霧都孤兒》、《簡·愛》、《魯濱遜漂流記》,想到了福爾摩斯,當然還有卡爾·馬克思、弗裏德里希·恩格斯……
只有中國人最了解自己,只有他們自己慢慢摸索出的解決辦法才是長久之計。
習近平指出,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這充分説明,中國人民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歷史是現實的源頭。近代以後,中國飽受戰亂動蕩,歷經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磨難。100多年前,中國人民開始“睜眼看世界”,努力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曾經到英國求學。在經歷君主立憲制、議會制、總統制等的失敗嘗試後,中國最終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誠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説:“只有中國人最了解自己”,“只有他們自己慢慢摸索出的解決辦法才是長久之計。”
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談及國家的發展道路,習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只有能夠持續造福人民的發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穩定器”和“發動機”
習近平指出,中國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中國發展必將寓於世界發展潮流之中,也將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帶來更多機遇。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大國,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我們同國際社會風雨與共,為世界經濟復蘇發揮了“穩定器”和“發動機”的作用。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接近30%。
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
習近平指出,和為貴、和而不同、協和萬邦等理念在中國代代相傳,和平的基因深植于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近代以後,中國人民歷經苦難,所以更珍視和平;中國致力於發展,所以更需要和平;中國期待美好未來,所以更愛護和平。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理由都不能動搖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和意志。
中國倡導國際社會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堅持國際關係民主化,堅持正確義利觀,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我們將同世界各國一道,維護世界和平,捍衛公平正義,推進共同繁榮。
“飛入尋常百姓家”與“中國在西方世界的最強支持者”
習近平指出,英國已經成為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夥伴和投資目的地國,也是除香港外最大人民幣境外交易中心。中國是英國在歐盟外第二大貿易夥伴和在亞洲首要投資目的地。從衣食住行到能源、基建、金融、科研,中英全方位務實合作成果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不斷惠及兩國民眾。
30多年前,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以超凡的戰略眼光,促成兩國創造性解決了香港問題,樹立了以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典範。30多年後的今天,英國在西方大國中率先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我期待英方繼續在對華各領域合作中做引領潮流、開放包容的典範,成為西方同中國合作的領跑者,以實際行動踐行“中國在西方世界的最強支持者”。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習近平指出,培根説:“黃金時代在我們面前,而不是身後。”在今天同卡梅倫首相的會晤中,我們就開創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黃金時代”達成共識。讓我們行動起來,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共同開啟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10月21日下午,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舉行的中英工商峰會致辭。
習近平和卡梅倫共同出席在倫敦金融城舉行的中英工商峰會並致辭。 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深”、“通”、“實”、“新”
習近平指出,中英在增進互信上要強調一個“深”字,在戰略對接上要力求一個“通”字,在具體合作中要做到一個“實”字,在方式方法上要突出一個“新”字。
中英兩國産業結構互補性強,共同倡導開放市場的理念相近,推進自由貿易、擴大雙向投資的意願相同。中英在“一帶一路”框架內開展合作大有可為,潛力巨大。
10月20日,習近平在倫敦白金漢宮出席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舉行的歡迎晚宴。
習近平在白金漢宮出席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舉行的歡迎晚宴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習近平表示,“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盟友,中英兩國秉持正義、並肩作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及確立以聯合國為核心的戰後國際秩序做出了重大貢獻。
習近平指出,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友,中英兩國人民相互支持、休戚與共,譜寫了中英友好的歷史佳話。英國記者何克積極投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為帶領學生向安全地區轉移付出了年輕的生命;中國浙江省舟山漁民冒著生命危險營救了日本“裏斯本丸”號上數百名英軍戰俘。中英兩國人民在戰火中結下的情誼成為兩國關係的寶貴財富。新中國成立以來,英國在西方大國中率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997年中英兩國創造性地成功解決香港回歸問題,2004年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中英關係發展利在兩國,惠及世界。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
習近平指出,中國有句古語:“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英國也有句名言:“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會,並且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今年是中英全面戰略合作夥伴第二個10年的開局之年,雙方應該牢牢把握機遇、攜手前行,共同開闢兩國關係更加美好的未來。
10月20日,習近平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
習近平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
利益共同體
習近平強調,中英雖然地處亞歐兩端,卻長期彼此吸引。新中國成立以來,兩國關係創下了多項“第一”。英國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也是率先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歐盟國家;是除香港外最大人民幣境外交易中心,也是吸引中國留學生、開辦孔子學院最多的歐盟國家。英國還是首個發行人民幣國債的西方國家、最早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西方大國。中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中英關係發展的源泉來自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支持、友誼。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是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也是各國同舟共濟、攜手共進的時代。在這樣偉大的時代,站在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新起點,中英兩國攜手,恰逢其時。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英兩國關係創下了多項“第一”。
習近平強調,新中國成立以來,兩國關係創下了多項“第一”。
英國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也是率先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歐盟國家;是除香港外最大人民幣境外交易中心,也是吸引中國留學生、開辦孔子學院最多的歐盟國家。英國還是首個發行人民幣國債的西方國家、最早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西方大國。中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習近平表示,中英兩國立法機關在業務上可以加強交流互鑒。
習近平指出,英國是最先開始探索代議制的國家。在中國,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幾千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説法。現在,中國人民正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吸收中華法制的優良傳統,也借鑒世界各國法治的有益做法,目標就是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在這方面,中英兩國立法機關可以加強交流互鑒。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習近平引用莎士比亞名言,希望英國議會在增進中英關係的道路上繼續發揮作用。
習近平指出,莎士比亞説:“凡是過去,皆為序章。”英國議會在增進兩國社會各界交流、促進雙邊關係發展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希望各位議員登高望遠,繼續做中英關係的積極推動者、中英友好的貢獻者、中英合作的支持者,為中英關係更廣闊、更光明的未來鋪設理解之路、架起合作之橋。
10月18日,習近平接受了路透社採訪。
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多努力,不是想成為所謂的“世界警察”,更不是要取代誰。
習近平在談及未來10年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角色變化問題時,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多努力,不會成為所謂的“世界警察”。
習近平強調,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將是世界和平的維護者、共同發展的促進者、國際合作的推動者。我們歷來主張,各國的事情要由各國人民自己決定,世界上的事情要由世界各國人民商量決定。中國堅持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中國已經多次宣佈,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
亞投行是一個國際性的金融機構,其規章制度和運作要由各成員國協商決定,並不是中國一家説了就算的。
習近平在談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運作透明化及高標準管理時,習近平主席表示,亞投行不是中國一家説了算,中國將與各國一起將亞投行打造成專業、高效的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
中國贊成亞投行充分借鑒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經驗和做法,在治理結構、業務政策、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堅持國際性、規範性、高標準,確保專業運營、高效運作、透明廉潔,同時還有所突破和創新。比如,在治理結構上,亞投行按照多邊開發銀行的通行做法,設立理事會、董事會、管理層三層管理架構,還根據透明、公開、獨立、問責的原則建立了銀行監督機制。協定中明確寫入了“公開、透明、擇優”的遴選管理層原則,是一項區別於現有主要多邊開發銀行章程的創新之舉。又比如,亞投行項目採購面向全球所有國家,不局限于成員國,這同其他一些區域性多邊開發銀行不同。
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
習近平在談及碳排放和氣候問題時,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願意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年底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如期達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協議。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造成氣候變化的歷史責任不同,發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異。就像一場賽車一樣,有的車已經跑了很遠,有的車剛剛出發,這個時候用統一尺度來限制車速是不適當的,也是不公平的。發達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多作表率,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所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公平、各自能力等重要原則,也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心願。
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不是説發展中國家就不要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了,而是説要符合發展中國家能力和要求。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2014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比2005年下降29.9%和33.8%。中國向聯合國提交了國家自主貢獻,這既是著眼于促進全球氣候治理,也是中國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為實現公約目標所能作出的最大努力。中國宣佈建立規模為200億元人民幣的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用以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