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拉納 米特 Rana Mitter(英國)
中英之間持續不斷互派留學生,這大大增加了相互了解的機會。
中國和英國在世界上都有著非比尋常的影響力,然而兩國之間交流與對話卻往往不足。
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9月份剛剛訪華,本月習近平主席又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這也為雙方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來考慮如何能從對方那裏獲益。
通常而言,回答好這個問題可以促進雙方的經濟發展。當然雙方互利互惠的領域還有很多,從金融服務業到醫療制藥業,英國向中國輸出了大量專家學者,而中國則在近年來逐漸成為英國在汽車製造業和核電站建設的主要資方。
然而,還有一個合作領域超越了單純的商業性,從經濟角度而言卻也變得日益重要:高等教育。去年,超過5.8萬名中國大學生來英國學習,這個數字比其他所有歐盟國家來英留學的總數還要多。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英國學生去中國學習,獲得嶄新的人生體驗。雙方又如何從人才交流之中獲益呢?
首先,英國或許已經注意到中國在扶植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方面所提供的許多利好因素。去年有預計顯示,中國在科研領域的支出將在2019年超過美國,從而打造出世界頂尖水平的教育科研事業。
此外,中國也通過各種途徑使高等教育更加國際化,包括拓展與國外科研機構的合作。特別是在科學領域,中國將更多的本科生、研究生送往國外學習;在文科領域,中國也在頂尖大學裏開展了一些新項目,包括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和北京大學的燕京學堂。
與此同時,近年來英國的高等教育卻警報頻現。
從2010年至2015年,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從未增加在科研上的預算。而保守黨在今年5月贏得大選之後又暗示在一些領域預算開支將最高削減40%。不幸的是高等教育與科研事業的預算項目就位列其中。
英國的大學受到教育和財政方面的因素限制,即使它們希望招收更多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留學生也常常力不從心。而現階段英國對包括留學生在內的非歐盟國家的移民也採取了不斷收緊的政策。
通過嚴格控制和減少學生簽證,移民人口的數字貌似是減少了,然後這項短視且考慮不長遠影響的政策在英國政府內部也引起了爭議。很多部門的大臣們都意識到將這些既聰明又有經濟能力、來自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經濟體的學生拒之門外是多麼愚蠢的舉措。
英國確實應該學習中國在財力和政策方面支持高等教育事業的做法。
從長遠來看,英國在高等教育方面仍然能對中國保持吸引力。雖然在過去數十年中經歷了一些財務危機,但相較于其他主流國家而言,英國始終保持了數量更多的與自身體量比例相符的世界頂尖水平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帝國理工大學,這些都是常年居於全球前十的大學,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並非偶然。
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大學的教學科研領域一直孕育了一種競爭、開放、獨立氛圍的傳統。英國大學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都保持了傲人成績,這歸功於這些學者對自身研究領域的奉獻與付出,這才是最主要的因素,而並非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使得這些學者要達到一個什麼官方標準。
英國大學出具的數據、調研和觀察分析結果有時會讓作為財政支持方的政府顏面掃地。特別是披露一些令其感到尷尬的事實時。然而在一個擁有和諧溝通機制的社會,大學就應該是其有機組成部分,也就意味著學者們有義務向政府告知事實和真相。
總體而言,英國和中國的學者、專家和學生之間有許多值得交流的領域,也讓我們一起期待,從今往後兩國之間將會有更多成果豐碩的對話。
(作者:拉納-米特 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現代中國歷史與政治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