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日啟程訪英,復興路上工作室緊隨其後,“暖場”新作《跟著習大大走之英國篇》昨日在國內上線。這部英文短片名為《英中關係——沒有最近 只有更近》,全長5分26秒,講述了中國與英國在教育、足球、企業等領域相互交流、增強互信的小故事。
內容:中英關繫於無聲處見有聲
《跟著習大大走之英國篇》選取了兩國小學生的文化交流、兩國球迷共享足球的激情、吉利為英倫標誌“倫敦出租車”的保存和發揚作出貢獻等故事,詮釋了兩國之間的關係“于無聲處見有聲”。
“我説的最溜的中文詞是‘你好’,要知道搭訕可是個技術活兒。”故事從操著一口稚嫩但地道的英國北部鄉音的小朋友Charlie(查理)開始,極其流暢自然地把觀眾帶入片中。
隨後短片講述了“從娃娃抓起”的中英校際連線教育項目,並分別採訪了中英兩校校長。
“項目最激動人心的地方在於能夠讓孩子們了解彼此的國度從而加強我們文化的理解。”成都龍江路小學分校校長段曉莉説。
英國戴恩羅德學校校長Clare Kelly(克萊爾·凱利)則幽默地表示,“漢語課已經成為我們學校最潮的一門課了”,“中國的少年兒童和英國的小屁孩兒都是一樣樣兒的。”
隨後短片進入到第二個主題:足球,激情無國界。
英國倫敦大學留學生蔡天、關博文和習近平主席一樣,“也是個超級球迷。”關博文在短片中還提到,中國在足球領域推動了一項重大改革,就是在高中階段把足球納入選考科目。兩人希望中國足球能借鑒英國的經驗,重回世界盃。
短片第三部分講述了中國企業吉利汽車為倫敦出租車的復興所作出的努力。
“倫敦出租車”作為英國的象徵之一,曾經瀕臨破産。2013年,吉利汽車集團收購了倫敦出租車公司,中國夥伴讓這個百年英倫品牌又重新煥發了生機。Peter Johansen(彼得·約翰森)認為,這是“最好的選擇”。
一開始,他們心裏沒底,“中國人接管後可咋整,這個品牌可是大不列顛的象徵”。
但吉利按照原有的承諾,收購後做到持續注資、不搬遷生産線、恢復銷售、恢復生産、不裁員且新增就業、投入研發。
吉利集團上海英倫帝華公司總經理James Lin(林嘯虎)在片中表示,考文垂倫敦出租車公司的同事們都具有長期的從事這個行業的經驗和知識,“自從成為一家人後,他們經常到中國來進行培訓和教學”,而英國人也把吉利的加入看作是推動變革的新生力量。
Peter Johansen(彼得·約翰森)介紹,五年後公司人數將達1200人,這也讓他更深刻地認識了中國精神:“我學到了三個中文詞,快、快、快。”
短片結尾處還有“彩蛋”,成都龍江路小學分校學生鮮博文最後説:“習大大,替我給卡梅倫首相問個好,我見過他的!”
效果:“英倫范兒”十足 符合英國人口味
與以往的“美劇大片”和“漫畫”等表達形式不同,這一次,短片主要拍攝地選在了英國倫敦,泰晤士河上矗立著倫敦塔橋,聖保羅大教堂的剪影前,駛過一輛輛倫敦出租車。“倫敦的出租車,就像紅色電話亭、換崗的皇家衛兵一樣,都是一些讓人們可以聯想到英國的標誌性元素”,倫敦出租車公司生産部經理Stephen Fitter(史蒂夫·菲特)説。這一系列場景都讓短片顯得“英倫范兒”十足。
短片的背景音樂選用英國的流行音樂Rising Star、Run For Gold、Quiet Rise,視頻整體色調穩重不乏俏皮,敘事娓娓道來,鮮博文同學還不失時機地拿倫敦天氣開了玩笑,極富“冷幽默”。可以説,這部《跟著大大走》作品更符合英國人口味。
影片巧妙地運用中英兩地鏡頭的穿插剪接,捕捉中英兩國之間的文化瞬間,即使遠隔重洋但在同一時刻的兩個國家卻被緊緊聯結在一起。這種視覺技巧的運用更加凸顯出故事主題——中英關係比你我想象得更近。
這部短片的英文版已于16日在英國上線。截至目前twitter閱讀量185545次,互動量3215次。有外國網友Karthik Jackie在臉書上留言稱“這個關於中國的視頻很讚”、還有外國網友表示“對中英兩國都有十分有好處”。
分析:中英“黃金時代”應著眼未來
復興路上工作室近兩年來的作品可謂“高産”,此前推出“跟著習大大走”之博鰲篇、萬隆篇、巴基斯坦篇、俄羅斯篇、美國篇等,選題與呈現方式屢屢突破常規思路,受到網友點讚。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中心研究員方曉在接受中國共産黨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復興路上工作室此番新作與以往的短片保持了一貫的風格,短片內容從細小題材入手、從民眾身邊發生的事入手,以小見大,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推動民間交流,增強中英間的相互理解。
英國首相卡梅倫將今年稱為英中關係發展的“黃金年”,認為習近平主席對英國進行的國事訪問將開啟兩國關係的“黃金時代”。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超日前表示,習主席此訪將全方位推進中英各領域互利合作,推動中英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取得新的重要發展。訪問期間,兩國領導人將共同為中英關係未來發展繪製藍圖。
應該如何看待中英關係所面臨的“黃金時代”?方曉表示,英國對國人來説並不陌生,習近平主席此番訪問著眼未來。因為青年一代在全球化過程中有著相似的經歷與共鳴,科技進步更是極大提高交流便利,兩國政府應該開展各種項目增進彼此理解。在越來越相似的兩國青年中如何推動多樣文明的交融發展,是中英各界要順勢而為的。除此之外,中英兩國經貿關係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共同經歷金融危機、面對經濟發展結構性改革等難題時,中英兩國應以改革、增長、創新為主題,在傳統工業、創新産業、文化教育體育等領域相互補充,謀求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