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15年9月22日至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美國總統奧巴馬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邀請,對美國進行就任以來的首次正式國事訪問,並代表中國出席聯合國成立70週年的慶典活動。這次國事訪問不僅對中美關係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而且對規劃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維護二戰以來聯合國的國際安全機制具有重大意義。
圖1:2015年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抵達西雅圖,開啟此次訪美之旅。
中國的外交佈局是全球性的。中美關係是當今國際舞臺上最重要的雙邊大國關係之一。習近平在2013年3月當選為中國國家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後,首次出國訪問選擇了俄羅斯,同普京總統就雙邊關係、國際問題、全面深化中俄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等達成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國一貫堅持獨立自主外交,同俄羅斯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不結盟、不針對第三國的關係。中國同樣重視對美關係,對歐盟的關係、同周邊國家關係和發展中國家關係。因此習近平主席相繼訪問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中亞的哈薩克斯坦等國,東盟國家的印度尼西亞,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2013年6月,應奧巴馬總統的邀請,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安納伯格莊園,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進行了第一次非正式的首腦會晤,就中美雙邊關係和廣泛的國際問題進行深入交流,達成雙方建立“不對抗,不衝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的共識。這是指導中美關係健康發展的重要政治原則,也是對國際關係理論的重大突破。此後,中美兩國領導人在G20峰會、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北京非正式峰會上多次會晤。在2014年11月APEC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在中南海瀛臺會晤,廣泛深入地探討兩國關係和重大國際問題,取得了進一步的相互了解,為兩國關係方向奠定了重要的認知基礎。此次習近平主席對美國進行的首次國事訪問,我們當然可以期待訪問成果一定豐碩。
首先,雙方仍會就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深入交流看法。因為在美國仍有對相互尊重核心利益表示懷疑的看法。中美兩國社會制度不同,雖然中國夢與美國夢之間有許多實現理想的匯合點,但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上存在分歧與認識差異。對兩國戰略關係的判斷上是合作大於競爭,還是戰略對手?對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的倡議評價也存在差異,它是對現存國際秩序的補充,還是對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挑戰?以及中國智庫提出 “對中日關於釣魚島歸屬爭端”,美國真的是“不持立場”,還是拉偏架為日本撐腰?這些問題都需要深入、坦誠地相互交流看法。同時中國老百姓同樣也不理解:作為反法西斯同盟國,在中國慶祝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的閱兵式上,為什麼沒有看到美國領導人的身影?為什麼中方對中美關係的判斷是“合作大於競爭”?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寬廣的太平洋足夠容納中美兩個大國”,“只要雙方從大處著眼,尊重和照顧彼此的核心利益,避免戰略誤解誤判,堅持以建設性方式妥善處理,分歧就可以得到管控,共同利益就可以得到維護。” 這樣一種新型大國關係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第二,期待中美之間的經貿關係深入發展,為兩國政治關係奠定更為深厚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中美經貿關係逐年快速發展。按照中方的統計數字,2014年雙邊貿易額達到5551億美元,雙邊相互投資達到1200億美元。中國的高速鐵路技術要在美國西部落地,兩國相互合作投資共建的車輛工廠也在美國落地生根,這足以説明兩國相互依存的深度。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中國對世界發展的貢獻率會逐步增加。如果説亞太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列車,那麼這一列車的車頭是中國。隨著中國對美投資的增加,也會增加更多的美國就業機會。
圖2:訪美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開誠布公地回應了南海島礁建設、網絡間諜等問題外界關心的敏感話題。
第三,期待中美軍事關係滯後於政治關係和經濟關係的局面能夠大幅改善。中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反法西斯同盟國。羅斯福總統領導的美國政府給予中國政府從政治道義到軍事援助的多方面幫助。中國人民不會忘記美國陳納德飛行大隊在保衛駝峰航線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與犧牲。但是在冷戰期間,中美兩度交戰,其根本原因是美國對中國內部發展的戰略誤判。
冷戰期間美國從兩種社會制度對立,以結盟政治和軍事對抗的方式,與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對抗,最終在空間軍備競賽中拖垮了蘇聯經濟。但美國對亞洲事務的處理,則頻頻出現戰略誤判。比如冷戰後“歷史終結論”,“中國將是第二個蘇聯”,“中國改革開放將融入資本主義體系”等等,都是與現實發展謬之千里。美國新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在釣魚島問題上發出與美國國務院不同的聲音,支持對中國島礁的聲索國;在南沙群島的島礁爭端問題上,我們也看到美軍在“亞太再平衡”的戰略下,抵近中國南海偵察;美國軍方領導人不時發出對中美關係有害的、不和諧的聲音。但是現在出現了可喜的變化,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中美軍方已經建立起軍事合作與管控機制,我們期待這種變化繼續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第四,非常期待中美民間交往進一步擴大。中美關係的民意基礎就是兩國人民的相互認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到美國留學的人數和到美國旅遊的人數都在逐年上升。根據美國學生與交流學者項目發佈的報告,2011—2012年中國到美國留學的人數為194029人,2014年4月的數字則上升到290133人,70%為本科生,佔美國外國留學生的29%。中國大陸則成為美國留學生最多的來源地。2014年中國赴美國旅遊的人數是218.8萬人次,同比增長21%。兩國高校與科研機構、智庫之間的對口交流也日益緊密。在美國的華人華僑有400多萬,其中華人300多萬,承擔著民間交流的橋梁作用。以上這些民間往來,都會加深兩國人民的相互認知程度,成為擴大兩國政治關係、經濟關係的基礎。此次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會為兩國人民的便利往來締結更多的、惠及百姓的成果。
習近平主席在25日結束對美國的國事訪問之後,將參加聯合國成立70週年的慶典活動。習近平主席將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莊嚴演講,向世界闡明中國政府對聯合國的歷史地位,聯合國在處理當代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世界經濟發展與中國進一步改革,聯合國的改革等一些重大問題闡明中國政府的立場。
雖然國際法堅持大小國家主權平等的原則,但在現實的國際關係中,大國關係是國際關係的主要架構。大國關係的健康發展,決定了國際關係總體格局和國際形勢的發展方向。中俄兩國已經樹立處理雙邊關係的範例和榜樣。我們期待中美關係也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美國一些智庫對兩次世界大戰進行政策反思,推動了國際關係理論各種流派的發展。但是,關於“後起大國”與“守成大國”關係的判斷,仍然停留在“國強必霸”、“中美是戰略對手”、“中美必有一戰”的糾結中。
中國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也早就宣佈自己“永遠不稱霸”的對外政策。“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中國新世紀的對外戰略。這與1974年鄧小平在聯合國向世界宣告“中國即使發展起來也不稱霸”是完全一致的。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與印度、緬甸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是不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處理國家關係。
上個世紀70年代初,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是著眼于反對美蘇爭霸權政策的,而不是反對具體的國家。1978年以來,中國實行改革開放,貫徹面向世界的全方位外交。1997年和2005年,中國與俄羅斯聯合發表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國際新秩序聯合聲明、關於21 世紀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倡導構建“和諧世界”。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更是對“零和博弈”舊思維的重大突破。中國提出“合作共贏”作為國際關係的新原則。這是中國在外交理論上對世界的貢獻。
中國用自己的聲音和行動向世界表明:中國是國際體系的積極參與者,是聯合國改革的積極推動者,是國際和平與二戰後國際新秩序的維護者。中國將與國際社會一道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安全與發展機制,為國際社會提供與本國實力相當的貢獻和責任。習主席提出的“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既是中國的誓言,也是中國推進世界和平發展進程的動力,中美兩個大國友好合作必將為全人類做出更大、更多的貢獻。
(作者:外交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外交學》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