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學習經典】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四十五)
習近平出訪美國專題③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風物長宜放眼量
習近平主席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強調:
看待中美關係,要看大局,不能只盯著兩國之間的分歧,正所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美兩國經濟總量佔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貿易總量佔世界五分之一。這兩個“大塊頭”不合作,世界會怎樣?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這句話,2013年5月2日習近平主席在給北京大學同學回信中也提到過: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這句引言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治家歐陽修的文章:“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學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
歐陽修原句是在説學習《易經》的法則,要先懂得周易大道理,再分析卦象小模塊。推而廣之,人生亦然。明確大道規律,能把握趨勢發展中的具體步驟,卻不能舍本逐末、反向行之,只陷進細微處便難得大方向。
在中國文化的思維裏,始終存有一種大處著眼的意識。中國主流文化一直反對“機關算計”,——戰略戰術不是打小算盤、抖小機靈,而是要建立一種放眼大局的價值觀念,不提倡人生陷入到只看眼前、只論得失、只計自我、只較小道的思維方式裏。
所以儒家文化提倡的是集體主義精神,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天下憂樂放在個人悲喜之前,是因為儒家知識分子知道,個人就是集體裏的一份子,能夠大家庭都得幸福,便可家庭成員享幸福。
所以杜甫在草廬陋室裏蝸居時,許下的願望居然並不是自己得華廈闊宅,他殷殷期盼的竟然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天下俱歡顏,則有你有我。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心志,憂心的絕不僅僅是自我貧富,放眼的是天下窮達。
所以中國出塞詩的描寫,永遠都是一邊在戍客思歸、于邊關苦寒中思念家園,又是一邊在保家衛國、于孤城萬仞下守衛家園,“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大漠風寒、英雄不老的邊塞詩,就是為確保“大家”安定而終得“小家”平安的典型代表。
確立高遠目標、著眼廣大範圍,這種追尋夢想、實現理想的路徑,看似是路遠迢迢,實則是道路更穩、利益更久。
就像,用空氣清新劑改善室內環境,不如植樹種林改善整體環境;
就像,用重金購買個人防禦體系,不如用慈善提升社會安全系數;
就像,用黑名單屏蔽層出不窮的惡言惡語,不如從整體上號召網絡善語良言;
就像,投機取巧投資各種股票彩票妄想一夜暴富,不如投資給知識的積累、能力的增長從而實現厚積薄發,讓自我本身就是財富。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國家夢想的實現,往往就是個人夢想的達成;群體利益的實現,往往就是個人利益的獲得;目標理想的實現,往往也是現實條件的改善。
這種超越眼下、遠觀大局的胸懷抱負、眼光氣量,習近平主席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時也引用了毛澤東七律詩中的一句來表達:“風物長宜放眼量。”分析中國經濟,要看這艘大船方向是否正確,動力是否強勁,潛力是否充沛。在大海上航行,再大的船也會有一時的顛簸。只要投資者全面了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歷程、近期中國為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制定的戰略以及中國經濟各項數據和趨勢,就會作出正確判斷。
“風物長宜放眼量”,高瞻遠矚、才不畏浮雲遮望眼;步步算計、才往往是步履維艱。
當我們抱怨眼前瑣事、諸多不滿時,不妨看看遠方目標、想想理想所在,就可超越情緒化、瑣碎化的局限;
當我們困擾當下紛爭、陷入糾葛時,不妨丈量大勢所需、考量時代所盼,就可超越私利化、局部化的狹隘。
“風物長宜放眼量”、“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放眼量、得其大,這是一種提醒,提醒人生之中、國家之間:大氣才有大器玉成,闊步才得海闊天空。
(文 | 曹雅欣 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