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9月21日,西雅圖清晨被一陣雨洗過,格外清爽。
距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還有一天。
94歲的美國人李敦白在華盛頓州的家中用流利的中文對人民網記者説:“我將在一個招待會上見到習主席。如果能跟他説話,我會説 ‘我是你父親的學生’,並且向他母親問好。”
至今,許多中國人仍然記得李敦白這個美國人的中文名字。
“歷史的河流從我的身上淌過。”他説。這位曾經在中國待過35年的老人精神矍鑠,在與記者交談的兩個小時裏,偶爾會端起他夫人泡好的茶,偶爾會放聲大笑。
1945年日本投降後,李敦白作為一名受過中文培訓的美國陸軍新兵飛經駝峰航線抵達中國昆明。那時候,他的名字叫Sidney Rittenberg。在昆明當地開明書店老闆的建議下,更名為“李敦白”,並沿用至今。特別簡單,就是在“李白”的名字中加一個意思為寬厚的“敦”字。
1946年10月19日,在當時一些中共領導人的幫助下,他到了延安。
“到延安後,我在農民家裏住過,也在一個大地主、開明紳士家裏住過。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共高級幹部親熱地跟農民在一起。他(習仲勳)一直非常關心我。一到週末,他會派人接我到西北局,或者請我到延安大學講課。就是聽我聊,給我介紹情況。”在延安,李敦白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1980年,他離開中國,回到美國。幾經顛簸,後來專門從事諮詢行業,牽線搭橋,幫助中美公司在兩國投資。
他給習近平寫過兩封信。
習近平在福建省工作時,李敦白曾經寫信給習近平,關於一個中美合作項目的事情。
在得知習主席將要訪美時,今年6月,他再次寫信給習近平。信中説:“我24歲的時候,從美國到達中國的革命聖地延安,一直非常親切地關心我,教育我的,是您父親,習仲勳書記。他對我的關愛,是我沒齒難忘的。” “我是十二分關心發展美中關係的美國人,我現在仍然是在美國奔走呼號,用宣講中國的故事,辦大學的中國問題課程,寫文章併發表書籍,來努力促進美國對中國的了解和友好合作。”
在兩面都是玻璃墻的敞亮的客廳裏,擺放著一台臺式電腦。他説:“我天天看人民日報。”他表示相信這次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的會面將在很多領域達成協定。
李敦白説:“世界未來的前途看中國。如果中美不合作,如果中國搞不好,其它地方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