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習近平訪美在即 中外專家熱議兩國應如何增強互信

新聞頻道 國際在線 2015年09月21日 14:0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張薇、實習記者李漪茗):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雙邊關係之一,中美關係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對美國進行的首次國事訪問,受到了輿論高度的關注。多位中外專家普遍認為,中美之間存在分歧在所難免,但雙方可在擴大共同利益基礎上,通過對話管控分歧,增信釋疑,並在應對氣候變化、解決地區衝突等方面承擔起更積極的角色。

  習近平主席對美國的首次國事訪問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重視。據披露,網絡安全、南海問題、氣候變化等都是習近平此訪中的重要議題。在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榮譽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 王賡武看來,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拉偏架的表現反映出美國對中國海上力量的發展的擔憂,但這是一種誤判,中國發展海上國防力量是為了保護切身利益,而且發展的時間並不長,對美國無法構成威脅,中國沒有企圖謀求海洋霸權。王賡武説:“中國建設海軍力量可以理解,從全球經濟的角度上來説,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不是為了發展海上國防力量。我認為,中國海軍對美國沒有威脅力,一點都沒有。但問題是,中國要保障自己的根本利益。如果中美之間有國家安全方面的疑慮,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關係是根本不可能平等的。這需要雙方加強互信,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

  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表現,僅僅是兩國分歧的一個縮影。對此,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新自由制度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羅伯特·基歐漢認為,中國的崛起使得世界格局發生了一定變化,如果中美兩國能共同應對新形勢,將有助於雙方合作。“合作源於分歧,而非和諧一致。中國的崛起加深了中美關係的分歧。問題是,能否在此情況下進一步合作,如果可以,中美雙方的合作將比以往都更加廣泛和深入,更加全球性。”

  展開闔作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實際上,增進互信也應該是兩國出於各自利益需要的一個必然選擇,同濟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夏立平教授説:“兩國在經濟上的相互依存,實際上處於一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狀態)。如果中美發生對抗,對兩國的傷害都會是非常巨大的。當然,因為我們中國身處的一些情況,所以中國可能會受到更大的傷害,中國的和平崛起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的和平發展也不可能實現,而且和平統一也不可能實現。對於美國來説,想要保住自己的利益和領導地位,也必須和中國保持合作。”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和美國的合作同樣對整個世界的發展影響深遠。國際關係學及安全研究領域的理論泰斗、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巴裏·布讚表示:“當今,世界結合地越發緊密,各國在經濟領域受到彼此極大的影響,在國際經濟方面更需要合作,因為各國的財富和權力都取決於經濟全球化。另一方面,我們在一些重大議題方面有共同命運,比如反恐問題、應對跨國犯罪、全球環境問題、殺傷性武器的大規模擴散等等,未來,這些牽動各國命運的問題都需要各國共同努力,攜手處理。”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羅伯特·基歐漢也認為,中美關係未來發展的唯一道路就是要實現共贏,關鍵是雙方如何找到平衡點,進而在合作中實現共贏。基歐漢説:“在武器可以造成大規模破壞性傷害的當今世界,中美關係未來發展的唯一途徑是要實現共贏,作為世界主要大國,可以通過磋商的方式進行合作。這並非意味著和諧,由於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做事方法、資源分佈,分歧總會存在。但是在我看來,如何接受分歧至關重要,尋找彼此的核心利益,以從各方核心利益出發點達成合作,在磋商中各方都需要放棄次要利益。”

  對於習近平主席即將展開的美國之行,基歐漢表示,希望中美兩國能在一些重要問題上達成具體成果:“中美關係對彼此非常重要,儘管它們在很多問題上的看法差異很大。中美雙方需要把兩國關係朝著穩定或積極方面發展,尤其是需要扭轉目前中美在軍事問題方面的緊張情緒。我期待,中美這次可以在重大問題進展方面達成具體的協定,對於南海問題、軍事問題如能達成共識當然是個驚喜,但是對此,可能性較小。我希望,中美可以在氣候變化方面形成具有執行力的合作,建立一項操作性強的行動計劃。”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賈慶國教授也表示,中美兩國在網絡安全、全球經濟、避免軍事誤判等諸多領域具有合作的空間,如果能達成具體共識,將對兩國未來關係發展有所幫助:“如果雙方在網絡安全方面能夠達成一些共識的話,我覺得這會減少這個因素對中美雙方負面的衝擊;當然,如果雙方能在雙邊投資協議上,能夠取得進展的話,我認為也很重要,因為這對夯實中美關係的經濟基礎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雙方能在避免軍事衝突機制的建構方面達成一定的共識的話,這個也助於雙方降低戰略上不信任感,以及降低雙方出現軍事意外衝突的可能性,這些都會有幫助。”

編輯:王玉西 責任編輯: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