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學習進行時】中美關係無疑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作為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的代表,中美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成為近年來國際關繫領域關注的焦點話題。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為中美如何相處提供了全新視角,展現了中國領導人以和為貴的東方智慧與胸懷天下的責任擔當。新華網“講習所”今天推出《關於中美關係,習近平提到的幾個“關鍵詞”》,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與路徑。
新華網記者 劉華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6日宣佈,應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奧巴馬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22日至25日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
這將是習近平主席對美國進行的首次國事訪問。不少中美專家認為這次訪問將有助於消除疑慮,併為兩國關係注入新的動力。
自2013年3月14日晚應約同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電話,確定兩國關係的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向以來,兩年多時間裏,習近平利用“莊園會晤”“瀛臺夜話”等多個重要場合,對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加以全面闡釋,同美方就此進行深入溝通,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輪廓日漸清晰,贏得越來越廣泛的國際認同。習主席在關於中美關係的歷次重要闡述中提到的幾個關鍵詞,深刻揭示了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深刻內涵和把握這一重要理念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1:戰略互信】
2014年9月,習近平在會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時提到:“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就像建造一座大廈,首先要夯實戰略互信基礎。”
在這之前,在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五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的聯合開幕式上,習近平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中美兩國如何判斷彼此戰略意圖,將直接影響雙方採取什麼樣的政策、發展什麼樣的關係。不能在這個根本問題上犯錯誤,否則就會一錯皆錯。
建立互信,離不開良好的溝通。通過雙邊互訪、在多邊場合會晤、通電話、出席戰略與經濟對話、會見對方高級別官員等多個渠道,習近平同美方展開有效溝通,介紹中國理念,擴大雙方共識。
講中國自身,習近平開誠布公: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使13億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的所思所想。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談地區互動,習近平登高望遠:寬廣的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雙方應該致力於在亞太地區開展積極互動,鼓勵包容性外交,共同為地區和平、穩定、繁榮發揮建設性作用。他強調,中國提出的亞洲安全觀、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等主張和倡議都秉持開放包容原則,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有關國家積極參與。“只要本著相互尊重、開放包容的精神,中美在亞太完全能夠有更大作為,讓太平洋成為真正的太平之洋、合作之洋。”
論兩軍關係,習近平胸懷坦蕩:中美要構建同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相適應的中美新型軍事關係。兩國國防部簽署了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機制的諒解備忘錄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雙方應該在此基礎上深化兩軍交流、互信、合作。中方願意同美方繼續推動兩軍在高層交往、機制性交流、聯演聯訓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
【關鍵詞2:經貿合作】
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大廈需要不斷添磚加瓦。其中,經貿合作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被視為發展兩國關係的“壓艙石”。
2013年以來,習近平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對加強雙方經貿合作的看法和立場。2013年4月在會見美國國務卿克裏時,習近平就明確指出:“中美經貿合作本質是互利共贏。雙方要不斷打造合作亮點,拉緊利益紐帶,要採取積極措施解決彼此關切,不能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此前,在2013年3月會見美國總統特別代表、財政部長雅各布·盧時,習近平曾形象地將兩國經濟關係喻為兩國關係的“壓艙石”。指出雙方應該客觀看待彼此的發展階段,尊重彼此的發展利益,把對方的機遇和挑戰視為自己的機遇和挑戰,尋找更多利益契合點,創造更多合作新亮點,實現良性互動,共同發展,造福兩國人民。
2013年6月,習近平同奧巴馬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舉行了具有特殊意義和鮮明特色的“習奧會”,這種不拘形式、不扎領帶的莊園會晤的舉行,奠定了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共識基礎和行動基礎,還向全球展示出中美兩國和平發展、務實合作的良好形象,以及中美兩國元首的獨特風采。在莊園會晤上,習近平也談到,要摒棄零和思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對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利益交融格局。要開創務實合作新局面,美方應在放寬對華高技術産品出口限制等問題上採取積極步驟,推動兩國貿易和投資結構朝著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雙方應該加快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爭取早日談成一個高水平、雙向平衡的協議,推進中美經濟關係建設。
【關鍵詞3:分歧管控】
中美兩國歷史文化傳統、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各異,雙方存在不同看法、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和摩擦在所難免。
如何應對這種分歧和摩擦?習近平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相互尊重,聚同化異。
習近平在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五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聯合開幕式上發表致辭指出,中美是兩個各具特色的國家,在很多方面肯定有差別,有差別才需要溝通和合作。中美雙方應該堅持從大處著眼,把握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總目標,認清兩國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應該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尊重彼此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彼此對發展道路的選擇,不把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強加於對方;應該善於管控矛盾和摩擦,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建設性方式增進理解、擴大共識。
“只要我們雙方堅持相互尊重、聚同化異,保持戰略耐心,不為一事所惑,不為一言所擾,中美關係大局就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要想讓中美關係大局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就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處理中美關係,排除干擾,避免猜忌和對抗。“多栽花、少栽刺”,2014年7月,習近平在會見美國前財長保爾森時形象生動地點出了雙方管控分歧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4:民意基礎】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習近平指出,中美兩國人民對彼此都懷有淳樸友好的感情。中美友好的根基在民眾,希望在青年。
著眼民眾,加深友誼。習近平曾多次訪問美國,也去過普通美國人家中做客,美國民眾的真誠好客讓他深受感動。習近平2012年在艾奧瓦州馬斯卡廷市與老友重逢的情景和1992年幫助一位美國老婦人完成丈夫遺願重返中國福建鼓嶺的故事感人至深,傳為佳話。在洛杉磯參觀國際研究學習中心,習近平還同美國青年學生進行了面對面交流。“中美關係的發展,離不開兩國人民的熱情參與和大力支持。進一步增進中美兩國16億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將決定兩國關係的未來。”
2013年5月,習近平在會見美國洛杉磯市長維拉萊戈薩時指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也要自下而上。中美關係根基在地方、在民間、在基層。中美關係發展離不開地方交流合作,更離不開兩國人民廣泛參與和積極支持。雙方要從地方做起、從民間做起、從基層做起,發揮地方特色,實現優勢互補,通過實實在在的合作,夯實中美關係的社會基礎。
習近平認為,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快速發展,但電話、網絡永遠不能取代人與人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植根於人心的友情,才是牢不可破的。“我們要鼓勵和擴大兩國人民友好往來,拓寬兩國地方、智庫、媒體、青年、社會各界交流渠道,不斷夯實中美友好的社會和民眾基礎。”
【關鍵詞5:責任共擔】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深刻複雜的變化。中美在國際事務中建立大國互動新模式,共迎挑戰、共擔責任,既是兩國合作夥伴關係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盼。對此,在2013年的莊園會晤上,習近平就高屋建瓴地指出:“中美兩國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
習近平指出,中美兩國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對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繁榮都肩負重要責任。應該在雙向和互利基礎上加強對話合作,共同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應該發揮各自優勢、承擔各自義務,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挑戰;應該加強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表示,中方願同美方加強在伊朗核、朝核、阿富汗等地區熱點問題以及反恐、氣候變化、傳染病防控等全球性問題上的溝通、協調、合作,共同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展做出積極貢獻。2014年11月,兩國發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宣佈各自2020年後的行動目標,被國際社會普遍視為中美兩國加強合作、共迎挑戰的重要注腳。
“我對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抱有信心。”2013年6月,習近平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同奧巴馬共見記者時為此列出五點理由:雙方都有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政治意願;40多年雙方合作的積累,使兩國合作具有很好的基礎;雙方建立了戰略與經濟對話、人文交流高層磋商等90多個對話溝通機制,為建設新型大國關係提供了機制保障;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具有深厚民意基礎;未來兩國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
“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習近平表示,中華民族和美利堅民族都是偉大的民族,兩國人民都是偉大的人民。只要雙方拿出決心和信心,保持耐心和智慧,既大處著眼、登高望遠,又小處著手、積微成著,就一定能夠完成這項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