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習近平15篇海外署名文章 親民語言傳遞中國溫度

新聞頻道 人民網 2015年05月08日 19:5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學習路上按:5月7日,在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慶典並訪問俄羅斯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俄羅斯報》發表題為《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的署名文章,文章動情回顧了毛岸英等先輩反法西斯的故事。自2014年3月國家主席在荷蘭《新鹿特丹商業報》發表題為《打開歐洲之門 攜手共創繁榮》的署名文章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在海外發表署名文章15篇。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與網友們一起回顧15篇文章的精彩內容。

  敘述溫情故事 樸實語言貼近當地受眾

  我曾看到兩個故事:有位比利時人,從2004年起,一直在中國西南邊陲指導當地農民種植咖啡豆脫貧致富。有位中國人,1990年來到比利時,用高超的醫術,讓眾多患者擺脫疾病的困擾。

  ——摘自《中歐友誼和合作:讓生活越來越好》

  17年前,我第一次訪問了印度這個古老而神奇的國家。那時候,印度正在推行經濟改革,經濟發展開始呈現新的生機。商業重鎮孟買市井繁榮,“印度矽谷”班加羅爾聲名鵲起,寶萊塢電影和瑜伽風靡世界。印度人民對未來充滿憧憬,古老文明重新煥發青春活力。

  17年後,我即將再次踏上這片令人嚮往的美麗土地。今天的印度,已經成為備受矚目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大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世界第二大軟體出口國和農業出口國。印度是聯合國、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組織的成員,在國際和地區舞臺上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印度故事”為人津津樂道。隨著新政府上臺執政,印度正吹起強勁的發展變革新風。印度人民信心倍增,國際社會對印度機遇充滿期待。

  ——摘自《攜手共創繁榮振興的亞洲世紀》

  2008年5月,中國四川省發生汶川特大地震。為了幫助災區人民渡過難關,在新西蘭南島的克賴斯特徹奇市,有一群可愛的兒童自發組織起來,迎著南半球冬天的凜冽寒風,在街頭演奏小提琴進行募捐。2011年2月,克賴斯特徹奇市也遭遇了地震災害。聽到這一不幸消息,中國國際救援隊火速馳援參與救援工作,為搜救被困人員貢獻了一份力量。在危難關頭,儘管遠隔重洋,但兩國民眾的心始終連在一起,這正是中新友誼的縮影和生動體現。

  ——摘自《共同描繪中新關係更加美好的未來》

  引用當地諺語 拉近雙方人民距離

  中國人講“知行合一”,法國人講“打鐵方能成鐵匠”,都強調要把思想轉化成為行動。

  ——摘自《特殊的朋友 共贏的夥伴》

  韓國有句俗語:“三個銅板買房屋,千兩黃金買鄰居。”中韓兩國人民自古就是好鄰居。帶著對善鄰的友好感情,我即將對美麗的韓國進行國事訪問。

  ——摘自《風好正揚帆》

  在巴基斯坦,有這樣一句烏爾都語詩歌:“朋友的美好形象,就在我心的明鏡之中,稍一低頭,就能看見。”在我心目中,巴基斯坦就是這樣一位好朋友。

  ——摘自《中巴人民友誼萬歲》

  發表署名文章 凸顯海外傳播新語態

  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曾經指出:“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自上任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在海外刊發了15篇署名文章,這15篇文章雖各有側重,但都很好地回應了國際社會關切,傳遞了中國的外交溫度。

  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中國駐新西蘭前大使陳明明介紹,出訪發表署名文章是一種國際上常見的做法,此前中國總理和副總理出訪,經常在到訪國的報刊發表署名文章。中國國家主席出訪的時候,習慣做法是接受到訪國媒體聯合採訪。習近平主席採取在訪問國報刊上發表署名文章,這是一種創新。

  陳明明認為,相對於聯合採訪,發表署名文章的效果更好。直接發表文章,將要講的話直接印在報紙上,對方不會斷章取義。

編輯:黃佐春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