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互聯網+與社會創新破殼
互聯網與傳統世界的融合
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之後,現在京東搜索互聯網+的書已經有二十多本,它什麼時候成為一種符號和潮流?其實在5年前,業界也有達人提出來,記得當時是談關於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很多人以前談互聯網,有的定義互聯網是第四媒體,還有人定義互聯網是工具,而且至今還有很多人將互聯網當做工具來看待。但科技一直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我的朋友寫了一本書《互聯網進化論》,他的觀點認為科技從歷史的發展來説其實首先是解放人的身體,比如説眼鏡、望遠鏡,使我們的眼睛看得更遠更清楚。大家代步的汽車、飛機,使我們的四肢得到延伸,走遍世界。科技的這些都可以跟我們身體的解放聯絡起來,科技第一驅動力是我們身體的解放,包括我們擺脫地心引力,在自然博弈中取得優勢,這是人與動物的重要區別。
互聯網絕對不是憑空出現的,互聯網出現之前有廣泛的科技演化基礎,特別是通訊技術。沒有通訊技術的積累,不可能有今天的互聯網。互聯網的設計是星型架構,今天也許將互聯網的許多重要節點打掉,整個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還能照樣運行,也就是説它本身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設計。中國文化中也有金木水火土這樣的文化,如果説金代表著錢,火代表著武力,過去只要有金錢和武力,就可以控制木和土,木代表生命,土代表文化,而水代表信息,無色無味,《道德經》也説到水,過去的經濟模式是建立在信息的控制和不對稱的模式下的,比如説過去讀書成本很高,在造紙和印刷術發明和普及之前,在歐洲書是羊皮做的,中國是竹簡,只有貴族、僧侶才能讀書。等到造紙印刷術普及了,傳到歐洲,文藝復興才有可能。科技跟我們整個人類的發展歷史緊密相連,而信息與水的性質最為接近,水要流動才是活的,信息的天性也需要流動。互聯網的改變將信息傳播的模式變了,將我們社會進行重新解構加以扁平化、去中心化,使信息的流速大大加快,沒有人再能夠絕對控制信息。
互聯網+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過去我們接觸到的互聯網是軟的,總説是虛擬世界。為什麼呢?因為覺得它跟我們現實的世界是有距離的。小朋友玩遊戲,大人會説玩物喪志,遊戲不能帶給人吃和喝,裏面的東西都是虛擬的,這是過去人們對它的印象。但現在,互聯網+提出來以後,這個定義匯聚了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後,強調了政府並非支持用互聯網顛覆我們今天的傳統模式,而是讓傳統和互聯網進行融合,從而推進傳統産業的升級與換代。
互聯網+推動社會巨大創新
互聯網+政務,現在辦簽證、簽注的過程簡化了很多,我們會感到它帶來的便利。最近國家也在抓政府的網站,看哪些網站長期不更新、缺乏內容,其實也是想將信息打破隔離,讓信息快速流轉起來,信息不流轉,就像是一個教授學術淵博,寫了很厚的書,但是沒有人看,這樣價值是得不到傳遞的。在這樣的信息結構下,我們各個領域都會發生值得期待的變化,騰訊的馬化騰在今年的兩會上提了四條關於互聯網産業發展的建議,正好跟李克強總理的互聯網+不謀而合,其中兩條建議是與民生相關的。一條建議是支持和鼓勵政府在一些領域開放數據,比如説在公安、計生等方面,這些數據開放之後會給傳統商業帶來更多的機會,也會給大家的創業帶來更多機會。另外一個是倡導在互聯網的信息無障礙,就是我們社會還有大量的殘障人士,他們今天和外界世界的聯絡窗口靠的就是互聯網。現實製造了太多的人為障礙,讓他們出不來,比如説人行道、洗手間等都沒有無障礙設施。互聯網+的模式,如果所有網站滿足信息無障礙的要求,就可以為他們的創業和就業提供條件。
又比如交通方面,打車軟體滴滴和快的,它的模式不再是簡單為出租車司機和乘客之間做信息對接,而是將要徹底顛覆這個行業。最終我們會看到,其實它是將存量資産盤活,這其實對環保、對社會資産都是有積極作用的,只是跟之前的法律、身份、營運有衝突。但是我們也都知道出租車的份子錢都是特別傻的模式,拿到牌照就可以坐地收錢的模式實在是太無趣了,但是未來互聯網不會讓這種模式再持續下去。互聯網+交通,具體可以通過打車軟體這樣的例子看到,它不算絕對的中國式創新,但是走了一條適應中國模式的路。
互聯網+教育。教育資源的稀缺和不對等當然有其客觀原因,互聯網+顯然會帶來大大改變這樣的機會,今天的在線教育非常多,包括公開課等等,雖然你可能不在發達城市,你可能不在一個好的學校,但是你有機會聽到你想聽的老師的課程。未來一定要討論説哪些職業是高危的,或者未來面臨顛覆的,教師也是一個。如果還是照本宣科,拿著課本上的東西跟學生講話,學生真的可以不聽你的,互聯網上知識類的課程應有盡有。教師價值意義在於傳道、授業、解惑,給到他不能簡單從互聯網或者課本上得到的東西,如果教師的模式還是將書再讀一遍的考試模式,肯定會受到挑戰。
互聯網+醫療。我們總喜歡説的三座大山之一,如今醫療、掛號等方式的便利,今天已經有一些創新和突破,比如説用微信。全國已經有近100家醫院採用微信做全流程的就診,超過120家醫院支持微信的掛號,服務累積超過300萬的患者。
互聯網+金融。一個國家有三樣最基礎的重器,法律、軍隊、金融,互聯網金融的模式其實是利用了互聯網的聚集效應,支付寶的餘額寶在短時間內成為中國最大的基金,是因其所擁有的海量用戶和快速的到達能力。銀行要建設一個個線下的儲蓄網點,發展用戶,而互聯網金融是已經建立在海量用戶的基礎上,只是利用聚集效應,用一個産品把他們聚集起來,這包括小額信貸等其他模式。當然這裡也有巨大的問題,包括P2P信貸目前存在的信任危機,還有電子貨幣的出現,比特幣在2013年11月最高時超過1千美金,價值超過黃金。本來比特幣不是中國玩家為主,但是後來國內炒家逐漸上升為60%,隨即泡沫出現,最後是掉下來很多,但是很多城市還有比特幣傳銷出現。互聯網金融其實也只是剛剛開始。
互聯網模式的這種形態和渠道,為傳統行業的換代和升級,或者説顛覆創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間。站在某個角度來説,我們人類面臨千百萬年未有之變。兩千年之前你的命運誰決定的?你要做屈原那樣的理想主義者,也許命運的結局只能是投江,過去只有王侯將相的分配模式。但是今天你可以有機會走遍世界,在電腦前幾乎是任何事情都在快速發生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社會領域就可能出現巨大創新。
未來的創新讓生活更加有趣
我今天算是一個公益人士,聯想到公益,可能很多時候還是受到慈善這個詞的影響。公益的本質是公共利益,跟慈善有很大的區別。我們每一個人的環節,不管是養老還是兒童教育、醫療、環境等等問題,其實都是屬於公共利益,都是公益的範疇。互聯網+能夠為公益帶來怎樣的變化?目前的變化遠不如其他行業來的這麼明顯,比如説滴滴打車難道做的不是公益?現在專車多了,包括去哪兒也有專車了,神州也有專車了,沒有關係,會看到一些泡沫,但是互聯網允許試錯,最後必定會打造強大的生態,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現在很多人還不接受孩子打遊戲,覺得有遊戲沉迷的問題。但是我個人的觀點,我認為遊戲本身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們的環境、教育或者是我們的家庭。國外紅會在做什麼呢?同樣是放街機,但是買遊戲幣的錢會變成捐款,你在玩的時候就已經捐款了,而不是單純的做好事捐款。德國的一家組織專門做貧困資助,設計一種特別廣告效應的廣告牌,貧窮就像是一根繩索會束縛一個人,能不能幫助他,只要你刷一下卡,這也是促使一個人産生動作,是互聯網産品設計的方式,什麼情況下你會點屏幕、什麼情況下你不會點屏幕,這是産品經理需要考慮的問題。當看到屏幕上一個人手被捆,你刷卡以後繩索就會被打開,肯定比單純給窮人募捐的效應好,很多人哪怕試一下,一塊錢都好,這是互聯網用戶體驗所帶來的。
同樣現在是智慧硬體時代,大家手裏都有智慧手機了,都有天氣預報應用。很多這一類應用的預報還是來自官方氣象預報,數據還是只知道整個廣州今天的天氣怎樣,至多預測後面幾天的天氣。但互聯網其實還可以做到局部氣象的,天氣在春夏之交複雜多變,比如天河區陽光普照,可能越秀區就下雨了。我能不能知道我家5公里周圍的天氣情況,目前國外已經有了可以隨身攜帶的眾包氣象站,眾人的數據上傳來利用局部氣象數據預報。我家就裝了這樣的東西,如採集到我家門口的氣壓、濕度等數據,一樣就可以進行分析,進行局部氣象預報。未來也許可以精確到10分鐘之後的天氣,這樣每一個人都成為數據的傳感器進行採集。這樣的産品是不是公益産品?當然是。
互聯網不僅僅是工具,也不僅僅是媒體,互聯網跨越年齡、國家或者民族,將大量的信息溝通和重新組合,必然産生更多創新的機會。為什麼我將今天的題目説是破殼呢,是去年安全領域出了一個安全事件,我們定義為破殼。破殼是痛苦的過程,但是破殼也意味著生命。互聯網進化論的觀點説,我們今天特別要感謝這個時代,或者我們要覺得特別幸運,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切都有可能的時代。如果説得科學一些,我們處於進化的前夜,不一定説是我們的身體真的長出了天使的翅膀,但是我們生命的延長一定會更加科學,智慧。
《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有這樣的一句話,“人們在市民社會創造社會資本。在許多國家,第三部門是發展最快的就業部門。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有遊樂,只有當人遊樂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富士康已經開始大量採用機器人,我們認為未來總體的就業趨勢是下降的,比如最近四川的餐館也出現了機器人服務員,起碼客人有情緒、有脾氣,機器人服務員不會有。但是未來在第三部門,為人提供社會服務的這個部門應當是就業最快增長的,比如以前人們帶貶義的吃喝玩樂方式如今都可能是新的工作方式,澳大利亞有一個工作很好,這就是大堡礁看護員。另外還有酒店體驗員,或者將來還有美食試吃員。今天也有打遊戲賺錢的,玩電玩也可以參加世界比賽贏取獎金。
智慧硬體和互聯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創新形式來到我們的身邊,而這種情形我們過去真的覺得離自己很遙遠。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未來的生活場景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我覺得可以充分的想象。比如大家可以看看我隨身帶的PM2.5的監測儀,看看今天的PM2.5是多少。這是在淘寶上可以DIY的PM2.5監測儀,用的是夏普傳感器,這樣的東西總共加起來不過是100多塊錢。我們掌握這些數據,是不是都是公益?是不是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你會有更加強烈的參與慾望,而不是要以教育或者道德的方式捆綁大家。
“請永遠不要懷疑一小撥有思想、不懈追求目標的公民可以改變世界。事實上,改變從來就是這樣發生的。”今天這樣的時代,比工業革命簡單解放我們的身體會有更大的魅力,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人性,包括我們的社會興趣充分連接。工業文明産生了很多副産品,比如説我們生産了農藥殺滅害蟲,但是帶來了可怕的污染。現在我們有了更多的社會化數據,這時的創業和發展將會更加有生活和生命的魅力,會更加推動公益的發展,而不僅僅是為了經濟的驅動。
未來的創新,讓我們生活更加有趣。(張天潘 鄒衛/整理萬濤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