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習近平創中國外交多個“首次”:創新中盡顯務實

新聞頻道 中國新聞網 2014年10月11日 09:5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盤點習近平外交理念:以“中國智慧”處理國際關係

  透視習近平周邊外交理念:親誠惠容打造命運共同體

  中新網北京10月11日電 題:習近平創中國外交多個“首次”:創新中盡顯務實

  記者 馬學玲

  一年半時間,10次邁出國門,先後到訪28個國家,習近平以旋風式速度“疾繪”中國外交路線圖,穩妥開局,磅薄拓局。

  其間,中美元首罕見“莊園會晤”,開創中國國家元首出席境外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先河,召開建國以來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擘劃“一帶一路”重大戰略,首次到訪歐盟總部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履新中國國家主席以來,習近平開創中國外交多個“首次”。

  一系列創新之舉盡顯務實之態,大膽創新、靈活務實的“習式外交”正引全球矚目。

  中美元首罕見“莊園會晤”

  習近平首次厘清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內涵

  在中國外交視野中,大國是關鍵。去年6月,習近平出任中國國家主席不久後即踏上美國土地。中美元首會晤來得如此之快,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更出人意料的,是中美兩國元首的會面方式——安納伯格莊園,沒有歡迎儀式,沒有21響禮炮,不打領帶;兩場會晤,一次晚宴,一起散步。

  因中美關係的重要性,這場輿論期許已久的“莊園會晤”引發全球關注。外界注意到,不論時機、地點還是形式,這都是一次特殊的會晤,堪稱中美高層交往的創舉。

  “這説明雙方關係已經成熟到直接可以談實質問題的程度了,不用在儀式上花過多時間。”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對中新網記者談道。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也認為,“這在中美關係史上非常特別,表面上不太講形式,但實際上是為了更深入的交流,非常有利於建立兩國元首之間的個人信任,對兩國關係的整體的穩定、戰略互信的建立是有好處的。”

  如其所言,習近平同奧巴馬面對面接觸和交流,會晤和交流時間加起來超過8個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此次會晤,兩國元首同意,共同努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其間,習近平首次厘清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即“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點穴式”訪問頻頻

  開創中國元首出席境外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先河

  作為中國的老朋友,俄羅斯既有大國因素,又有周邊考量。為此,去年3月,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後即把俄羅斯作為首訪國。

  時隔不到一年,今年2月,在中國人民歡度馬年新春佳節之際,習近平不遠萬里再次前往俄羅斯,出席在索契舉行的第22屆冬奧會開幕式。

  抵達後,習近平連續工作,在短短43個小時裏出席了12場雙、多邊活動,隨即風塵僕僕回國。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對此指出,這種短、平、快的“點穴式”訪問開創了中國國家元首出席境外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先河。此訪體育與外交相互融合、多邊與雙邊相互促進,重點突出,一舉多得,是中國外交實踐又一創新之舉。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的“點穴式”外交並未就此止步。繼俄羅斯索契之行後,今年7月和8月,他分別專程訪問韓國、蒙古國。有媒體注意到,對一國單獨進行國事訪問,這在中國領導人出訪的安排中並不多見。

  外交學院中國外交理論研究中心主任高飛表示,“點穴式”外交的“點”很關鍵,一個點可以影響一大片,“譬如, 通過蒙古這一點,我們點通了周邊國家,告訴他們,尋求經濟繁榮、安全發展之路,最近的路是通過北京,而不是華盛頓。”

  召開建國以來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

  擘劃“一帶一路”重大戰略

  周邊是中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一年多來,習近平對於中國周邊外交的重視,不僅體現在對周邊鄰里的頻頻出訪中。

  去年10月,中國召開建國以來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確立今後5-10年中國周邊外交的戰略目標、基本方針和總體佈局。外界分析,這標誌著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升級”。

  在這次罕見的會上,習近平用“親、誠、惠、容”四個字來定調新時期中國周邊外交理念,引發熱議。

  有評論指出,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中國將周邊外交工作提到一個更新、更重要的高度,非常必要。中國必須讓自己的鄰國真正感受到中國“睦鄰、安鄰、富鄰”的誠意和善意,感受到中國有容乃大的大國胸懷。

  其實,習近平“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有著更為具體的戰略支撐,即“一帶一路”重大戰略。外界分析,這無疑是從中亞、南亞兩個方向上串起中國與周邊利益的紐帶,把中國的發展與各國的戰略需求對接。

  在外交學院教授蘇浩看來,作為周邊外交的頂層設計,“一帶一路”正成為中國外交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新聯絡點。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教授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這是致力於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不僅讓沿海地區,而且讓內地、內陸國家共享全球化的好處,開創了有別於西方的全球化戰略。

  首次到訪歐盟總部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

  首提“核安全觀”“中國版文明觀”

  今年3月,習近平開啟任內首次歐洲之行。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國家元首自中荷建交以來首次訪問荷蘭、8年來首次訪問德國、27年來首次訪問比利時,同時還是首次訪問歐盟總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部主任崔洪建説,其中,對於歐盟總部的訪問,意義尤為重要,表明中國一貫支持歐洲一體化的立場。

  “在部分國家之間爭奪、博弈不斷的背景下,以合作為主流的中歐關係,將為全球提供一個很好的‘樣板’。”崔洪建説。

  在出席第三屆核安全峰會時,習近平首次提出了中國的核安全觀,這也是世界各國中第一個提出核安全觀。在全球面臨核擴散危險、個別國家質疑中國核安全政策透明度的背景下,引發外界極大關注。

  在此次歐洲之行中,習近平還到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作為該組織成立近70年以來迎來的首位中國元首,習近平在演講中首次詳述了“中國版文明觀”。

  “這是一個信號,也是一種姿態,其目的是向世界表明:中國要做一個全面的大國,一個能為人類文明做貢獻的載體,而不僅僅是一個大市場或大貿易體。”

  在崔洪建看來,從文明的高度,看待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這是中國外交非常自信的表現。(完)

編輯:田宏 責任編輯:張蘭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