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中國建設者為肯尼亞基礎設施添磚加瓦

發佈時間:2014年05月11日 13: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新俊):近年來,中國與肯尼亞關係進入全面深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兩國在基礎設施領域的互利合作也日益緊密,在肯尼亞大大小小的建設工地,活躍著一批中國建設者的身影,他們正在為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揮灑汗水。

  在中石化勝利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肯尼亞分公司設在內羅畢東南郊的一個材料基地,幾位當地工人正在把剛剛從不遠處採石場運來的石料送入機器,被加工成不同規格的石塊或石子將會很快被運往肯尼亞的各個建設工地,用於鋪路架橋或各類工業與民用建築。公司副總經理劉大志介紹説,這裡的員工都是與勝利建工一起參加過重大工程的骨幹。他説:“現在我們這個院里加起來大概有60個工人,有一部分司機、有一部分操作手、還有一部分瀝青拌合站工作人員,中國員工只有5人。這些工人最早有跟我們一起工作7年的,都是我們通過蒙巴薩路、錫卡路工程完工後,留下來的一些比較優秀的、技術比較全面的員工。這些設備基本都是中國産的,他們維修沒有太大的技術難題,有技術難題我們給他們指導一下。”

  劉大志提到的蒙巴薩路和錫卡路工程都是由中國企業建設的,其中貫穿內羅畢市中心的蒙巴薩路改造項目,是勝利建工2007年進入肯尼亞市場後承攬的第一個重大工程。2012年11月竣工的內羅畢到錫卡高速公路,則由勝利建工與中國武夷肯尼亞有限公司和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三工程局公司共同承建,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中國路”。提到這條路,在內羅畢開了14年出租車的本尼迪克特?穆蓋西印象極為深刻:“肯尼亞與中國的合作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例如內羅畢到錫卡高速公路就是這種變化的表現。現在從這條42公里的高速路上開車到錫卡只需要不到半小時,而在過去甚至可能要三個鐘頭,因為當時的路況實在太糟了,但是現在住在這條路沿線的人們想到內羅畢市區就方便多了,這的確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中國武夷肯尼亞有限公司承建了內羅畢到錫卡高速公路中難度最大的路段。公司副總經理余磊説,目前武夷公司在肯尼亞承攬了大量的國計民生建設項目:“就肯尼亞來講,我們從2002年12月開始,一共承攬了24個工程項目,造價是61億元人民幣。具體承攬了10個公路項目,總里程是658公里;承攬了4個機場項目,總建築面積是86萬平方米;承攬了10個房建項目,總建築面積是27萬平方米;到現在為止,已經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並交付使用的有13個項目。作為我們來講,也會取得一定的收益,所以説是互利互惠的。”

  説到中肯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互利互惠,中石化勝利建工肯尼亞分公司副總經理劉大志也深有感觸:“我們在給他們支援建設的同時,也給他們提供了一些技術支持,培養了當地大批員工,帶動了整體就業形勢的好轉,我覺得它確確實實是一個互利雙贏的模式。通過這7年的發展,我們的效益還是有的,人才也得到了鍛鍊,與當地政府的磨合也到了一種比較高的境界,與當地員工的配合也比較默契,我們也感到比較欣慰。”

  年過半百的克裏斯托弗身體非常硬朗,他曾經參加過內羅畢到錫卡高速公路建設,如今是勝利建工肯尼亞分公司材料基地的翻鬥車司機,他希望自己的國家能與中國合作,以中國為榜樣,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我們歡迎中國公司來到肯尼亞,中國人幫助我們發展建設這個國家,我們對此感到很高興。我們兩個國家可以聯合起來,將來肯尼亞也會建設得像中國一樣。”

  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彈彈曼陀林、玩玩音樂是劉大志的最愛。如今,在肯尼亞的港口、機場、公路、鐵路、通訊、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工地,還活躍著一批劉大志和余磊的中國同行,他們有的來自大型國企,有的來自地方企業,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為肯尼亞的基礎設施建設添磚加瓦。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瀝青拌合站 建設者 的新聞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