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中非合作開啟新航程之三:義利相通 命運相連

發佈時間:2014年05月09日 13: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世説中國策)

  中非合作開啟新航程之三:義利相通 命運相連——中非經貿合作的互惠之源

   新華網北京5月8日電(記者 王宗凱)在回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非榮辱與共、互相扶持歷程時,正在非洲訪問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評價道:“這就是我們同命運、共患難的奮鬥歷史,是我們永遠珍視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非關係未來發展的不竭源泉。”

   今年恰逢周恩來總理首次訪問非洲50週年,50年來中非合作譜寫了輝煌的篇章。觀察人士認為,此次李克強總理訪非時提出的“三個一極、四項原則、六大工程、一個平臺”等政策主張及中非簽訂的合作協議,將有利於中非深化平等互利關係,讓奔流了半個世紀的互惠之源愈發充盈。

   正如中非在《關於全面深化中國非盟友好合作的聯合聲明》中所説,中國和非洲擁有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發展任務、共同的戰略利益和共同的精神追求,這構成了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堅實基礎,也是中非傳統友誼歷久彌堅的根源。

   縱觀非洲歷史,非洲一度淪為西方列強的經濟附庸,成為原料産地和商品傾銷市場。50年前,周恩來總理連續訪問非洲10國,提出了中國處理同非洲國家及阿拉伯國家關係五項立場和中國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開啟了中非長達半個世紀的經貿互動。

   為支持非洲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中國加大對非經濟支持,提供了大量優惠性質貸款和商業貸款。2010年至2012年5月,中國對非優惠性質貸款項下累計批貸92個項目,批貸金額達113億美元。

   中國還通過免關稅、設立非洲産品展銷中心等積極擴大從非洲進口。自2012年1月起,與中國建交的30個非洲最不發達國家全部可以享受60%的輸華商品零關稅。

   中國公司不僅在非洲修建公路、醫院、水井等必要的公共設施,還設立捐贈基金,資助當地醫療和教育事業。一些中國企業捐資組織中國眼科醫生遠赴非洲為白內障患者重尋光明。

   談到中國對非洲的慷慨讓利措施,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劍道認為,在非洲中國是個負責任的“客人”,這對中非雙方都有利,中國在非洲的存在不應被視為一種“麻煩”。前聯合國副秘書長阿莎-羅斯·米吉羅撰文指出,“中國夢”與“非洲夢”共鳴互通,中非合作為雙方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中非將攜手取得新的發展。

   比“輸血”更重要的是“造血”。在探索非洲自主發展道路的過程中,大量中國企業幫助非洲國家建立一體化産業鏈,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讓非洲從中非合作漸次升級中不斷獲益,這是新時期中非合作的一個重要特點。誠如《中非經貿合作白皮書》所言,從能礦資源開發到“非洲製造”起飛,非洲在與中國投資者的合作中迎來全方位變化。

   讚比亞卡文迪什大學交流和發展專家詹姆斯·喬拉告訴記者,中國公司和當地企業合作,讓非洲的原材料在當地加工生産,可以幫助非洲實現工業化,還可以幫助非洲實現産業創新。據初步統計,僅中非發展基金在非洲投資的項目,每年可為非洲增加約20億美元的出口,70多萬當地人從中受益。

   對此,史劍道指出,多數大型經濟體之間的經貿關係都會有摩擦,而中非之間卻可以保持健康發展,這是因為中非合作讓非洲受益匪淺。

   對於李克強關於打造中非合作升級版的提議,津巴布韋學者約翰遜告訴記者,非中合作升級版是非洲大陸期盼已久的,為雙方合作注入了新的內容與活力,中方提出的六大工程契合非盟委員會主席祖馬提出的非洲“2063年願景”。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認為,六大工程將“實施産業合作工程”放到首位,就是充分考慮到當前非洲國家實現工業化的迫切需求。未來,非洲的發展最終將由貿易、資源的輸出向發展本土民族工業推進。

   中非友誼源遠流長,根深葉茂,為雙方深化合作提供了堅實基礎。當前,中非合作承前啟後,優勢互補明顯,相互依存度提升,共同利益不斷擴大,給經貿往來注入源源動力。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