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中非合作開啟新航程之一:平等互利 寓利於義

發佈時間:2014年05月09日 13: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世説中國策)

  中非合作開啟新航程之一:平等互利 寓利於義——中非經貿合作的理念之根

   新華網北京5月8日電(記者傅雲威)正在非洲訪問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非盟會議中心發表演講時引用《論語》中的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傳遞出中國對非經貿合作的理念——平等互利、寓利於義。

   中國與非洲利益攸關,而又超越利益關係。相似的歷史遭遇、共同的發展任務和高度的經貿互補性決定了,中非是同甘共苦的好兄弟、平等合作的好朋友、攜手共進的好夥伴。

   當前,中非經貿關係呈現出新特點,為中國在新時期貫徹上述理念創造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一方面,經濟起飛階段的眾多非洲國家渴望發展工業,改善基礎設施,擴大對外出口;另一方面,經濟轉型中的中國亟待化解部分産業産能壓力,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可以説,雙方契合度極高,互為機遇,互為市場。

   正如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所言,中國經濟升級、非洲經濟起飛,雙方互補性不斷擴大、深化,體現出明顯的互補優勢。中國從非洲經濟騰飛中獲取新機會,非洲從中國經濟轉型中汲取新能量。

   在此背景下,中非經貿合作近年來愈發呈現出全面、戰略、惠民的特徵,在礦業、種植業、畜牧業、水資源利用、人員培訓、技術轉讓、基建投融資、減貧環保等領域結出碩果。展望未來,産業、金融和減貧等六大合作工程將讓中非合作躍升到新層次。

   在中非全方位合作圖景中,寓利於義的理念體現在“真、實、親、誠”以及“授之以漁”。在非洲人眼裏,中國人辦事一不怕苦,二不怕麻煩,三不怕投入大,並著眼于非洲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

   一位幾內亞礦業官員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只有中國人同我們簽署‘套餐’協議或者説交鑰匙工程:一座鋁礦、一個水電大壩、一條鐵路和一個煉油廠,全部由中國進出口銀行融資,用礬土償還……當我們要求西方鋁業公司承擔同樣的工作,他們説,他們的業務是鋁而非大壩。”

   美國蘭德公司近期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的援助比西方的援助更為明顯,中國的資金往往幫助啟動大規模建築和基礎設施計劃,從而創造就業,改善交通和電力等服務,使公眾受益。

   美國國務院非洲事務官員托德·莫斯坦承,美國不會在非洲修建高速公路、橋梁、機場等配套設施,而這正是非洲需要的東西,美國應對中國人這樣做表示感謝。

   而從更廣的視角看,中非合作不僅互惠,還有著正面外溢效應。在中國幫助下,非洲更多建設投資大、回收週期長的公共項目,非洲製造業、服務業穩步發展,就業水平提升,投資環境優化,減貧效果更好,民眾購買力增強,非洲市場的蛋糕在不斷做大。

   在事實面前,所謂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的論調不攻自破。澳大利亞經濟學家郭生祥説,在歷史上,西方殖民者為方便掠奪非洲資源,刻意遏制當地經濟發展,造成非洲經濟結構單一、基礎設施薄弱。如今,所謂“新殖民主義”論調的底色依然是損人利己,甚至是損人不利己,在全球化時代理應遭到摒棄。中非經貿合作合乎經濟規律,利於提高非洲議價權,擴大市場競爭,破除既得利益者壟斷,促進就業和減貧,理應獲得外界理解和讚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席普克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往往投資于勞動密集型産業或者能迅速改善當地人生存狀況的工程,中國為非洲帶來了機會而非威脅,基金組織樂與中國深化非洲項目合作。此外,中國在減貧和發展經濟領域擁有寶貴經驗,對非洲大有裨益,值得非洲汲取。

   大道至簡。中非之交,利與義統一,利好中國和非洲的可持續發展,利好踏足非洲的投資者,也利好全球經濟治理和復蘇。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