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5月6日電(記者 侯麗軍、張媛、王慧慧)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5日在非盟總部發表演講,提出“461”中非合作框架,即堅持平等相待、團結互信、包容發展、創新合作等四項原則,推進産業、金融、減貧、生態環保、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合作等六大工程,完善中非合作論壇這一重要平臺,打造中非合作升級版。
專家認為,演講全面闡述了中國對非政策主張,描繪了中非合作遠景規劃,體現了習近平主席去年訪非時提出的“真、實、親、誠”理念,反映了中國對非政策更加成熟、戰略性謀劃更加完備、政策措施更加創新務實。
合作理念:在傳承中發展
李克強總理在演講中説,50年前,周恩來總理連續訪問非洲10國,提出了中國處理同非洲國家及阿拉伯國家關係五項立場和中國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這值得紀念和傳承。
中非發展基金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施勇傑表示,由“四項原則、六大工程、一個平臺”構成的對非合作框架,既結合了非洲國家的共性,又注意到不同國家的特性,兼顧經濟、民生、環保、文化和安全等多個方面,為中非合作注入了新的血液。
在李克強提出的中非合作四項原則中,“真誠平等相待”、“增進團結互信”是過去60年中非關係的基本原則,而“共謀包容發展”和“創新務實合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説,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非合作對中非雙方和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廣泛,中非雙方應充分考慮和照顧彼此的利益訴求,通過共同謀劃、共同交流,追求互利共贏的包容式發展。
提出“創新務實合作”,是要求中非雙方將創新和務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劉鴻武説,中非關係發展中出現的許多新問題,都需要通過創新來解決。但無論什麼樣的創新和口號,最終都要落到實處,要實實在在有利於雙方的發展和民生。
李克強在演講中提出非洲堪稱“三個一級”,對非洲的政治、經濟、文明在當今世界所處的地位和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劉鴻武説,非洲是未來世界發展的新的希望所在,從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來看,中國需要更加重視非洲在中國外交和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
六大工程:將合作落到實處
專家認為,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六大工程落實了“真、實、親、誠”理念,是對過去各項對非合作舉措的整合和提升,將使它們更加系統化、配套化。
劉鴻武認為,六大工程將“實施産業合作工程”放到首位,就是充分考慮到當前非洲國家實現工業化的迫切需求。未來非洲的發展最終將由貿易、資源的輸出向發展本土民族工業推進。
現在中國正面臨製造業的升級和轉型,這使中國有可能將一部分製造業通過金融合作工程、減貧合作工程、人文交流合作工程等轉移到非洲,他説。
具體到金融領域,中方決定向非洲國家增加100億美元貸款額度,為中非發展基金增資20億美元。中方還與非洲開發銀行商談建立聯合融資基金,搭建非洲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支線航空網、高速鐵路網三方合作平臺。
“這些舉措都體現了開放的合作態度。”施勇傑説。
他介紹,2007年中非發展基金成立後,分析了400多個在非項目,分佈于30多個國家,實際出資超過22億美元。投資領域兼顧經濟與民生,涉及製造業、家電業,糧食種植、紡織、水泥製造、油氣輸送等多個項目。
前景光明:攜手打造中非合作升級版
李克強總理在演講中表示,中非貿易快速增長,下一步應促進貿易增量提質,力爭實現到2020年中非貿易規模達到4000億美元左右,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向1000億美元邁進。
中國前駐安哥拉大使張伯倫説,非洲國家間發展很不平衡。紡織服裝、輕工家電等勞動密集型産業是非洲國家急需的,以紡織業為例,安哥拉的紡織品幾乎全部來自進口。因此,中非産業合作前景廣闊,對增強非洲自我發展能力也大有裨益。
施勇傑説,中非未來合作將更多著眼工程、裝備、技術等方面,雙方的承接性很強。中國在資金和技術上有優勢,非洲在人口和市場上有優勢,中方可以幫非洲更好地實現訴求,帶去資金、管理、經驗和技術,對此非洲人民是歡迎的。
劉鴻武指出,中非合作六大工程是一個相互配套的有機整體。如推動非洲的新型工業化,離不開中非在金融領域當中創新相應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如果要使貿易規模達到4000億美元,貿易的結算工具必須要相應跟進,要建立中非自主性的結算方式。
施勇傑説,環保被列為六大工程之一,是一種理念和行動上的升級。既結合了非洲自然環境稟賦,也向非洲表明中方重視與非洲合作的可持續性。中國政府將向非洲提供1000萬美元無償援助,推動肯尼亞“中非聯合研究中心”的建立,從行動上表明了中方的誠意。
六大工程體現了包容式的發展,即人與自然、非洲不同國家間、中非之間、中非和世界發展的相互包容,劉鴻武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