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安哥拉概況

發佈時間:2014年04月30日 20: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簡 況

  【國名】安哥拉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Angola)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地由紅、黑兩個平行長方形構成。旗面中間是相互交叉的金色弧形齒輪和砍刀。在弧形齒輪和砍刀之間有一顆金色五角星。黑色是對非洲大陸的頌揚;紅色表示同殖民者進行鬥爭的先烈的鮮血。五角星表示國際主義和進步事業,五個角象徵團結、自由、正義、民主與進步。齒輪和砍刀象徵著工農勞動者和軍隊的團結,並表示對早年起來進行武裝鬥爭的農民和戰士的紀念。

  【國徽】呈圓形。圓面為淺藍色,圓周由齒輪和安哥拉的主要農産品玉米、棉花、咖啡及綠枝圖案組成。下方齒輪和綠枝連接處是一本打開的書,象徵教育和文化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書之上為冉冉升起的太陽,象徵這個年輕的國家;太陽光芒中交叉著鋤頭和砍刀,象徵國際主義和人民永遠向前;之上為一顆黃色五角星,寓意同國旗。底端的黃色綬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安哥拉共和國”。

  【獨立日】11月11日(1975年)

  【國慶日】11月11日(1975年)

  【國家政要】總統若澤·愛德華多·多斯桑托斯(Jose Eduardo Dos Santos),1979年9月起任總統。2012年9月連任,任期5年。

  【自然地理】位於非洲西南部,北鄰剛果共和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東接讚比亞,南連納米比亞,西瀕大西洋,海岸線全長1650公里。面積124.67萬平方公里。全國大部是海拔1000米以上高原,地勢東高西低,大西洋沿岸為平原區。中西部的莫科山海拔2620米,為全國最高點。主要河流有庫邦戈河、寬扎河、庫內內河和寬多河。北部的剛果河(扎伊爾河是安與剛果金(原扎伊爾)之間的界河。全國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安哥拉雖靠近赤道,但由於地勢高聳,又有大西洋寒流的影響,使得其最高氣溫不超過攝氏28度,年平均氣溫攝氏22度,有“春天國度”的美稱。

  【人口】1740萬。主要有奧溫本杜、姆本杜、巴剛果、隆達等民族。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主要民族語言有溫本杜語、金本杜語和基孔戈語等。49%的人信奉羅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餘人大多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 羅安達(Luanda),人口約450萬(2007年)。

  【簡史】中世紀時期,安哥拉分屬剛果、恩東戈、馬塔姆巴和隆達四個王國。1482年葡萄牙殖民船隊首次抵達安哥拉,1560年侵入恩東戈王國,1576年建立羅安達城。在1884年至1885年的柏林會議上,安哥拉被劃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佔領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將安改為“海外省”,派總督進行統治。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簡稱“安人運”)、安哥拉人民解放陣線(簡稱“安解陣”)和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簡稱“安盟”)先後成立。1961年2月4日“安人運”開始進行武裝鬥爭。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個組織同葡政府達成關於安哥拉獨立的《阿沃爾協議》。1月31日安三個組織同葡當局組成過渡政府。不久,“安人運”、“安解陣”、“安盟”之間發生武裝衝突,8月過渡政府解體。葡當局于1975年11月10日宣佈“把權力交給安哥拉人民”。11月11日,“安人運”宣佈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國,阿戈斯蒂紐·內圖任總統。1975年獨立後仍長期處於內戰狀態。1976年“安人運”擊潰“安解陣”部隊,並將“安盟”部隊逐出城市。1992年8月,安議會決定將國名改為安哥拉共和國。2002年4月,安哥拉政府與反政府武裝安盟最終簽署停火協議,結束長達27年的內戰。

  政 治

  現行憲法于1975年11月11日頒布,1978年1月、1980年8月、1991年3月和1992年8月經過4次修改。

  憲法規定,實行多黨制。共和國總統經選舉産生,任期5年,可連任。總統兼任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有權公佈或廢除法律,宣佈戰爭或和平狀態,任免政府部長、軍隊高級將領、省長、總檢察長、最高法院法官等。

  憲法還規定,安哥拉既不參加任何國際軍事組織,也不允許外國在本國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安哥拉國民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議會同政府的權力分開。法院和法官有權獨立行使審判權。1992年8月,議會決定將國名由“安哥拉人民共和國”改為“安哥拉共和國”;“人民議會”改為“國民議會”;各級法院均刪去“人民”字樣。

  根據2010年1月實行的新憲法,安哥拉總統不再通過直接選舉産生,在大選中獲得議會的最多席位的政黨總統候選人自動當選下任總統,任期5年,最多連任兩屆。

  軍 事

  安哥拉武裝力量(簡稱FAA)為國家軍隊,成立於1991年,現有陸軍8.4萬人,空軍1.1萬人,海軍5000人。

  國家元首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

  外 交

  奉行和平共處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主張在相互尊重主權、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和保持外交關係;要求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與中國關係】中國與安哥拉1983年1月12日建立外交關係。建交後,兩國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的合作關係不斷發展。2006年6月,溫家寶總理對安哥拉進行正式訪問,兩國發表聯合公報。2007年中安雙邊貿易額超過141億美元,同比增長19.4%。2008年12月,多斯桑托斯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2011年5月,吳邦國委員長對安哥拉進行正式訪問。

  近年來,兩國經貿合作發展迅猛。安哥拉是中國在全球的第二大石油供應國和在非洲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投資目的地國。

  安哥拉飽經戰火的洗禮,2002年內戰結束,戰後重建進程使安哥拉成為非洲最大的一片投資熱土。中國企業2005年開始登陸安哥拉,並成為安哥拉戰後重建進程中的有生力量。目前參加戰後重建的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多達50多家,民營企業達到了四五百家,在安哥拉創業、經商、參與戰後重建工程的中國人將近10萬人。

  經 濟

  安哥拉有一定的工農業基礎,但連年戰亂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基礎設施也遭到破壞,使其成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2002年內戰結束後,政府將經濟恢復和社會發展作為工作重點。近年來,安哥拉經濟穩步發展,上升勢頭明顯。

  農業在安哥拉政府制定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中佔據重要地位。2002年內戰結束後,安哥拉一直大力發展農業,但農産品一直未實現自給自足,安哥拉的大米、麵粉等主要農産品仍嚴重依賴進口。2011年,安哥拉強調要著力發展農業,政府鼓勵外國企業來安投資農業領域,創造新的國際合作機制和就業機會,同時鼓勵安哥拉本國的私營企業與政府合作,以公私合營的方式共同促進農業的發展,以實現農業現代化。

  安哥拉石油、天然氣和礦産資源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25億桶,天然氣儲量達7萬億立方米。石油和鑽石開採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

  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油價暴跌導致安哥拉經濟出現內戰結束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安哥拉政府及時調整政策,制定了多方位、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經濟戰略,以減少對石油産業的依賴。2010年,安哥拉經濟出現明顯的復蘇跡象,給戰後重建進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安哥拉主要礦産有鑽石、鐵、磷酸鹽、銅、錳、鉛、錫、鋅、鎢、黃金、石英、大理石和花崗岩等。安哥拉森林面積5300萬公頃,出産烏木、非洲白檀木、紫檀木等名貴木材。此外,安哥拉土地肥沃,河流密布,具有發展農業的巨大潛力。

  文化教育

  【教育】 教育體系分為基礎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基礎教育為義務教育,學制8年。兒童從7歲起入學。

  阿戈斯蒂紐·內圖大學是唯一的國立綜合性大學,另有兩所私立大學。

  2005年文盲率為33%。2008年,安註冊學生總數為573.6萬人,教師17.9萬名。公共教育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2.8%。

  新聞出版

  《安哥拉日報》為葡文官方日報,1923年創刊,發行量4萬餘份。《共和國公報》為官方不定期刊物,葡文。《安哥拉北方》、《支部》由安人運主辦,《勞動者之聲》由工人聯合會主辦。《對外貿易》、《能源》為專業性雜誌、季刊。

  安哥拉通訊社:國家通訊社,有記者近百人,駐外有7個分社。

  安哥拉國家電臺:用葡語和多種民族語言廣播,對外用葡、西、英、法等語言廣播。

  安哥拉電視臺:國營,每天播放15小時。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的新聞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