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寫這個話題,是由中央電視臺新春走基層節目“家風是什麼”引起的。播出的一百多位受訪者,談到自己的家風,沒有一個人説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概念。但是,各種各樣的家風要求,卻總是讓人感覺,這不正是我們社會眼下最需要倡導和踐行的核心價值觀嗎?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會上提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毫無疑問,從家風角度切入,就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日常生活聯絡起來,使之落細、落小、落實的一種有效途徑。
弘揚和踐行良好家風,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道德人格基礎
我們倡導和培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雖然大體分為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的價值取向,但它們不是割裂的,總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個人價值取向中,如果缺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樣一些道德基礎,就難以在全社會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風尚,由此,把人心凝聚起來,實現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追求,就會遇到困難。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是社會風氣的細胞。家風自然會向民風輻射,民風自然會向國風延伸。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我們倡導的價值觀,只有植根人民,孕育于社會,才能成為時代風尚,轉化為人民普遍遵循和敬畏的家國情懷。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説,家風雖然不能涵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部,但它是人們的價值觀形成和精神成長的重要起點,是我們國家和社會能夠形成核心價值觀依託的文化土壤,對引導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説,是最基礎的東西。
億萬家庭的家風,雖然各不相同,但總體上講,都很樸實,都是崇德明禮的,向善向上的,講求禮義的。講的正是我們要培育和弘揚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宣傳良好家風,在全社會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和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設想,社會成員如果沒有這些人格道德基礎,如何談得上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弘揚和踐行良好家風,打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的銜接血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家風的形成,建立在家訓、家規和家教基礎之上。有的有明文規定,有的沒有,但總會從父母長輩那裏傳承下來一些做人處事的品德要求。這些要求,沉澱了優秀的民風民俗,從不同側面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性格,反映出我們中華民族的精氣神。組合起來,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精神氣象的生動寫照。比如,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這些家教故事;諸葛亮的《誡子書》,講“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陸游臨終前寫的遺囑詩《示兒》,唸唸不忘“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些,事實上即已成為傳統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即使是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他們的人生起點,也常常秉承著一些良好的傳統家風。比如,毛澤東在1919年母親去世的時候,寫了一遍《祭母文》,裏面説到母親傳承的家風是“首推博愛”,還有“不作誑言,不存欺心”,“但呼兒輩,各務為良”。這大體屬於毛澤東對他的父母所傳承家風的理解和敬畏。這幾個例子,既表明我們今天要培育和弘揚的核心價值觀,同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出來的我們的民族品格,其精神血脈何其相通,也揭示一個事實,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總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上生長出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弘揚和踐行良好家風,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家風的實踐養成,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一是因為它接地氣,是億萬家庭內在需求,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設想,哪個家庭不希望弘揚和培育出好的家風來呢?它的影響和作用,就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二是它有一種文化上的影響力和約束力。作為價值觀養成的途徑,培育和踐行良好家風,事實上是一種潛移默化文化熏陶。潛移默化的過程,就是內心認同的過程,自覺踐行才有了基礎,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家風家教,還是一種具有文化約束力的精神尺度。如果做了壞事,人們常説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家庭,丟了先人的臉面,這就是一種精神尺度的效應。有了起碼的精神尺度,人們的行為便相應受到約束和規範。第三,家風不僅是言傳,更是身教,家風不僅是一種道德概括,更是一種道德實踐。有了家訓家規,還要有家教,而且這個家教必須是長輩&&踐行,才可能形成家風。沒有好的家風,或者説,有好的家風而不自覺地去遵守實行,就不會有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家風的特點,在實行。實行家風,就可能營造出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候指出: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係,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家風的角度看,也是如此。新中國成立後,老一輩革命家普遍要求子女親屬,不要搞特殊化,鼓勵子女親屬腳踏實地,不圖虛榮,自立自強。這是那一代領導人立的新家風,也是為了在新中國樹立一種好的社會風氣,體現了那時倡導和弘揚的不同於舊社會的新型價值觀。比如,1949年剛解放,楊開慧烈士的哥哥楊開智計劃到北京見毛澤東,並解決工作問題。毛澤東寫信勸阻:“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京”,“一切按正常規矩辦理,不要使政府為難。”有親屬想謀求在湖南當廳長,毛澤東讓毛岸英回信,裏面説,毛澤東對近親有一種與血緣、家庭有關的深厚感情,但仗勢發財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即使罵我“不孝”,我也不能做違背原則的事情。鄧穎超去世前,在遺囑中專門説到,對周恩來同志的親屬、侄兒侄女輩,不能因為周恩來的關係或者是出於對周恩來的感情,而不去依據組織原則和組織紀律給予照顧。遺囑還説,這是周恩來生前一貫執行的。這些,就是有別於傳統社會光宗耀祖、裙帶提攜、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價值觀的新家風。
從現實來看,人們不難發現,作風優良的幹部,大多有良好的家風。良好的家風,又促進養成良好的作風。反之,領導幹部家風不正,很容易導致作風不正、政風不正、黨風不正。一些領導幹部恰恰是在親情家庭面前,失掉原則,打了敗仗。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領導幹部尤其應帶好頭,不妨從弘揚和實行良好的家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