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滾動新聞

揭秘熱點國家彈道導彈③美俄“潛規則”

發佈時間:2014年03月26日 15: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主講人檔案

  邵永靈

  第二炮兵指揮學院教授

  長期從事國際關係研究

  參與多項軍內外重大科研課題

  代表作有:《戰爭的句號》

  《中國的周邊安全形勢》

  《海洋戰國策》等

  曾獲軍隊院校育才金獎。

  美國擁有世界現役最先進的潛射彈道導彈,一艘核潛艇可以摧毀一個中等國家;在這個家族中,有性格迥異的“兩兄弟”,被稱為美國的“定海神針”。另一個就是“北極熊”俄羅斯,俄羅斯的潛射彈道導彈卻命運多舛,“布拉瓦”是否能浴火重生?誰是今日俄羅斯潛射核力量的支柱?冷戰以來,美俄在大洋深處的博弈,遵循著怎樣的“潛規則”?

  敬請關注,《講武堂》3月22日10:18播出,

  第二炮兵指揮學院邵永靈教授深度解析,

  揭秘熱點國家彈道導彈,之三:美俄“潛規則”。

  2013年,有關海基核力量的話題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上。中國首次曝光彈道導彈核潛艇引發世界熱議,有人説,這是中國海基核力量具備作戰能力的標誌。俄羅斯潛射彈道導彈“布拉瓦”又遭遇發射失敗,剛剛服役即被叫停。在這一片喧囂聲,很多人忽略了一個似乎不太起眼的消息:9月10日、12日,美國海軍成功進行了4次“三叉戟”Ⅱ(D5)彈道導彈試射,這是該導彈1989年以來連續148次發射成功!

  “三叉戟”Ⅱ(D5)連續148次發射成功與“布拉瓦”20次發射僅僅過半的成功率形成鮮明對比。事實上,俄羅斯海基核力量落後美國並非始於今日。冷戰期間,雖然在其它核軍備領域美蘇勢均力敵、各有韆鞦,但在海基戰略核力量方面,蘇聯卻從未對美國構成過真正的挑戰和威脅。

  如果説“三叉戟”Ⅱ(D5)是當今世界性能最先進的潛射彈道導彈,那麼,它優良性能到底體現在哪?被俄羅斯人寄予厚望但又屢屢失敗的“布拉瓦”前景究竟如何?美俄潛規則較量,結局是否已註定?

  一、“三叉戟”Ⅱ(D5)型導彈--世界潛射洲際彈道導彈中的“翹楚”

  “三叉戟”Ⅱ是美國發展的第三代潛射彈道導彈。

  美國第一代潛射導彈是“北極星”系列。1960年6月,“喬治o華盛頓”號導彈核潛艇成功發射了一枚“北極星”A-1導彈,美國正式具備了潛射彈道導彈核打擊能力。“北極星”A-1為兩級固體導彈。導彈長8.69米,彈體直徑1.37米,發射重量約13噸。導彈從水下發射,最大射程1850千米(1000海裏)。導彈採用慣性制導,命中精度為1800米,彈頭當量60萬噸。1艘“喬治o華盛頓”級導彈核潛艇可發射16枚“北極星”A-1導彈。

  1961年美國開始裝備“北極星”A-2導彈,射程增加到2780千米(1500海裏)。導彈攜帶核彈頭的爆炸當量為120萬噸。

  1964年9月,射程更遠、精度更高、作戰能力更強的“北極星”A-3導彈正式服役,導彈最大射程提高到了4600公里(2500海裏),可攜帶當量100萬噸的單彈頭,也可攜帶3枚當量為20萬噸的集束式彈頭(W58型),這是世界上第一種裝備集束式多彈頭的戰略導彈。導彈命中精度提高到了900米。

  第二代潛射導彈是“海神”。“海神”C-3導彈于1971年初正式部署使用,是世界上最早攜帶分導式多彈頭的潛射彈道導彈。導彈長10.4米,直徑近1.9米,比“北極星”A-3增加了50多厘米,導彈的發射重量將近30噸,比“北極星”A-3增加了將近一倍。射程與“北極星”A-3一樣,為4600千米,但有效載荷明顯增加,達到了近1400千克。在導彈突防問題上,“海神”C-3導彈主要通過分導式多彈頭實施“飽和攻擊”突防。1枚“海神”C-3導彈從理論上講,可以裝載14個當量4~5萬噸的W68型核彈頭,實際裝備分導式彈頭數量一般為10個,彈頭命中精度500多米。

  第三代潛射彈道導彈是“三叉戟”系列,分為“三叉戟”I(C-4)和“三叉戟”Ⅱ(D-5)兩種型號。三叉戟是希臘神話海神波塞冬的武器。

  “三叉戟”I導彈于1979年正式服役,保持了與“海神”導彈幾乎一樣的外形尺寸和發射重量,但導彈最大射程遠超過“海神”導彈,達到7400千米(4000海裏)。在導彈體積重量不變的情況下是怎麼做到增大推力、提高射程的呢?主要採取了兩個措施,一是使用經過改進的發動機,裝填的是全新的固體燃料推進劑,二是在原來“海神”導彈的整流罩內,加裝了第三級發動機,這樣“三叉戟”I導彈就變成了三級而不是兩級固體燃料導彈。此外,“三叉戟”I導彈大量使用新型材料,有效減輕了導彈結構重量。“三叉戟”I導彈攜載8個W76型新型分導式核彈頭,每一個分導式彈頭的爆炸當量為10萬噸。導彈命中精度通常在400米以內,最好可達到230米。

  (1)1987年,“三叉戟”Ⅱ導彈首次試飛,1989年12月,第一批導彈如期部署,正式服役。單從名稱上看,人們很容易將它和“三叉戟”I,看成是相似的“兩兄弟”。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如果把它們看作“兄弟”的話,也只能算作性格差異很大的“倆兄弟”。那麼,他們的差別到底在哪兒呢?

  與“三叉戟”I導彈比較,“三叉戟”Ⅱ導彈可以説是一種全新的導彈型號。“三叉戟”Ⅱ的外形尺寸明顯增大。導彈長度增加了3米,達到13.5米,直徑增加了20多厘米。導彈發射重量較“三叉戟”I增加了近一倍,近60噸。此外,“三叉戟”Ⅱ導彈使用的固體推進劑與“三叉戟”I也不一樣,推進劑的燃燒效能更高。由於使用了很多新型材料,“三叉戟”Ⅱ導彈的結構重量更輕。有了這些改進,“三叉戟”Ⅱ導彈射程最遠達12000千米,有效載荷達2.7噸,導彈通常攜帶8個當量為47.5萬噸的W88新型分導式核彈頭,也可攜帶14個當量為10萬噸的W76型分導式核彈頭。“三叉戟”Ⅱ是目前為止世界潛射彈道導彈中有效載荷最大的導彈。

  “三叉戟”Ⅱ導彈的命中精度有明顯提高。導彈雖然仍然採用“慣性+星光”的複合制導方式,但裝在導彈彈頭母艙上的姿態控制噴管的數量增加了一倍。由於採用新的彈頭釋放姿態控製程序,姿控發動機工作時對拋撒出的彈頭的影響明顯減小。分導式彈頭的外形、頭錐材料也都有了改進,因頭部燒蝕速度不均勻而導致的彈頭漂移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通過這一系列措施,“三叉戟”Ⅱ導彈命中精度提高到200米以內,通常情況下圓概率偏差可達到120米。所以,“三叉戟”Ⅱ導彈不僅完全具備了摧毀蘇聯導彈發射井的能力,也創下了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命中精度的世界紀錄。除了已經退役的美國陸基“和平衛士”導彈之外,世界上沒有別的任何一種洲際彈道導彈有如此高的命中精度。導彈命中精度的提高,大大增加了“三叉戟”Ⅱ導彈的打擊效能。據計算,“三叉戟”Ⅱ型導彈打擊軟目標、面目標的能力比“三叉戟”I導彈提高了大約2/3,攻擊硬目標的效能提高了3~4倍。在相同技術水平下,潛射導彈的誤差一般是陸基導彈的3倍,潛射200米相當於陸上70米。不要説這是1989年,即便放在今天也沒有任何一種型號導彈能夠比擬。

  “三叉戟”Ⅱ導彈開始正式裝備部隊後不久,蘇聯解體,冷戰結束。雖然美國開始大量裁減核武器,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影響或降低“三叉戟”Ⅱ型導彈的地位作用。為了換取俄羅斯同意裁減陸基多彈頭導彈,在STARTⅡ條約中,美國同意將其海基潛射導彈彈頭減去一半,而且一枚“三叉戟”Ⅱ導彈攜帶分導式核彈頭的數量不能超過8個。在履約過程中,美國裁掉的主要是“海神”這樣的老型號導彈,“三叉戟”Ⅱ導彈數量非但沒有減少,規模一直在擴大。到2005年,美國14艘“俄亥俄”級核潛艇裝備的全部是“三叉戟”Ⅱ導彈,共336枚。美國的海基戰略核導彈成了清一色的“三叉戟”Ⅱ。

  (2)2010年4月,美國國防部發佈了新版《核態勢評估報告》,對美國核戰略及未來核力量的發展,做出了新的調整和規劃。報告明確指出: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仍將保持“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結構,但重心明顯進一步向海基核力量傾斜。為了達到美俄新核裁軍條約規定的部署的核彈頭總數1550枚的目標要求,美國計劃將一枚“三叉戟”Ⅱ導彈攜帶的分導式核彈頭的數量減少到4個以下,但14艘“俄亥俄”級核潛艇的規模保持不變。與此相對應的是,450枚“民兵”-Ⅲ型導彈將全部進行單彈頭處理,執行核任務的戰略轟炸機數量將減少大約三分之一。這樣的調整完成之後,“三叉戟”Ⅱ導彈在美國核威懾體系中所佔比重,將從目前的大約50%上升至70%左右,支柱作用更加明顯。 “三叉戟”Ⅱ導彈為什麼如此受美軍的器重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海基核武器更符合維護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的需要。裝載潛射彈道導彈的潛艇平時主要隱匿于數百米的水下,不易被發現,很難被攻擊,相對陸基和空基核武器有更強的生存能力,所以人們通常將海基核力量看作是典型的二次打擊武器。事實上,不僅是美國,其他有核國家也在擴大潛射彈道導彈在核武庫中的比重。

  二是“三叉戟”Ⅱ導彈性能先進。“三叉戟”Ⅱ導彈命中精度,有效載荷大,既可用於打擊對方導彈發射井、戰略指揮所等高防護軍事目標,也可以用於打擊民事目標。從目前情況看,“三叉戟”Ⅱ導彈幾乎達到了潛射彈道導彈能力發展的極限。一艘滿載“三叉戟”Ⅱ導彈的“俄亥俄”級潛艇,可以攜帶24枚導彈、最少96個當量為47.5萬噸的核彈頭,打擊能力同一個中等核國家的核打擊能力相倣。難怪美國人敢宣稱:只要還有一艘“三叉戟”Ⅱ導彈核潛艇生存下來,就可以給對方造成難以承受的核毀傷。

  三是“三叉戟”Ⅱ導彈武器系統可靠性極高。從1989年3月首次進行潛射發射試驗開始到1990年2月美國宣佈“三叉戟”Ⅱ導彈具備作戰能力止,美國進行了9次潛射發射試驗,其中有7次獲得了成功。但是從1989年12月至2013年9月,美國進行了148次“三叉戟”Ⅱ導彈發射試驗,無一失敗,這樣的試驗成功紀錄,在世界上沒有其它任何類型的洲際導彈能夠達到。“三叉戟”Ⅱ導彈武器系統如此高的可靠性,無疑大大提升了其威懾的可信性。

  四是“三叉戟”Ⅱ導彈壽命長。從1989年底開始裝備至今,“三叉戟”Ⅱ導彈已經服役20多年,但距導彈退役還早得很。2002年以後,美軍對“三叉戟”Ⅱ導彈實施延壽改進計劃,先是對使用上世紀80年代技術研發的MK6制導系統進行改進,然後以通過替換老舊的導彈零部件,延長導彈壽命,保持導彈性能。2011年10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從美國軍方獲得一份新的關於“三叉戟”Ⅱ導彈延壽的合同,要求公司于2014年前向軍方交付數量不等的飛行控制電子組件、指令程序控制器、聯鎖裝置、導彈變流器等産品。按照美軍的最新計劃,“三叉戟”Ⅱ導彈至少要服役到2040年。即使到了2027年,美軍裝備的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上仍然將部署“三叉戟”Ⅱ型導彈。

  (3)“三叉戟”Ⅱ導彈,作為海基核武器,如此受美軍的器重,一是它符合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二是導彈性能先進;三是武器系統可靠性高;四是導彈壽命長,從而成為美國潛射力量的中堅,這也是“三叉戟”Ⅱ為什麼能獨當一面的因由。與“三叉戟”Ⅱ形成鮮明對比,是俄羅斯潛射彈道導彈“布拉瓦”。這型潛射彈道導彈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實力又如何呢?

  二、布拉瓦--命運最坎坷的潛射彈道導彈

  俄羅斯新型潛射彈道導彈的研發設想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當時,考慮到俄海軍戰略核潛艇攜帶的三種潛射彈道導彈都已經逼近或者達到了最大使用壽命而不得不退役的情況,俄羅斯決定啟動955型“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及配套新型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的開發項目。新型導彈設計方案要求,導彈發射重量為100噸,可攜帶10枚分導式核彈頭,射程為8000~10000千米,使用固體燃料,並能夠有效突破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

  其實,俄羅斯長期從事潛射導彈研發的馬克耶夫設計局早在1986年就開始了新型潛射導彈的研發。這款導彈名為“巴爾克”,三級固體燃料,帶分導式多彈頭,可水面和水下發射,射程9260千米,圓概率誤差小于300米。1994年,“巴爾克”進行了首次試射,但沒有完全成功。俄羅斯國防部經過評估認為,完善“巴爾克”至少還需要投入3000萬美元,對於當時經濟窘迫的俄羅斯來説,這是一個很大的花費。但俄羅斯海軍看好“巴爾克”導彈,打算將導彈裝載到“颱風”級核潛艇上。但是“巴爾克”不爭氣,在1998年11月的試射中,導彈因火箭助推器故障在發射後距離地面200米的空中爆炸,隨後的幾次導彈飛行試驗均以失敗告終。俄國防工業委員會據此認為,馬克耶夫設計局是在拿國家經費開玩笑。於是,俄羅斯時任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元帥決定取消“巴爾克”研製計劃,並通過公開競標,選擇由莫斯科熱技術研究所啟動“布拉瓦”潛射導彈研製工程。

  “布拉瓦”導彈設計方案于2000年上半年通過了國家評審。2004年,“布拉瓦”導彈第一階段基礎設計和研製工作完成。從2003年開始,俄開始進行潛艇發射“布拉瓦”模型的試驗。2004年9月,“布拉瓦”樣彈首次進行飛行試驗。2005年9月,“布拉瓦”導彈進行了水面發射試驗,導彈在空中爆炸,試驗失敗。同年12月,“布拉瓦”導彈進行了水下發射飛行試驗,取得了成功。導彈飛行數千千米後,準確地落在了位於遠東勘察加半島庫拉靶場的預定區域。

  “布拉瓦”為三級固體導彈,彈長11.5米,彈體直徑2米,射程超過8000千米,導彈發射重量36.8噸,投擲重量1150千克,可攜帶4枚10萬噸當量的分導式彈頭。為了有效突防,導彈採用速燃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導彈助推段飛行時間由過去的180秒左右減少到100秒以內,增大了探測預警的難度。末級發動機在大氣層內就關機,使敵方難以進行大氣層外定向能助推段攔截。導彈採用了變軌技術,可以自主改變飛行軌道,使反導系統無法預測其走向。此外,導彈還加裝了防輻射及電磁干擾的防護罩,配備了誘餌裝置。導彈採用先進的彈頭助推系統和先進的制導裝置,命中精度可達350米。

  “布拉瓦”這個名字也頗有來頭。布拉瓦,即“圓錘”的意思。據説導彈總設計師尤裏o所羅門諾夫喜歡看俄羅斯歷史小説,對歷史上哥薩克騎兵手裏那一柄無堅不摧的圓錘印象深刻。將導彈取名“圓錘”,是希望它也能無堅不摧。

  (4)“布拉瓦”水下發射試驗成功之後,很多人都認為,這種新型導彈很快就會裝備部隊。但後來的發展,遠遠不如想象那樣順利。從2005年9月27日進行首次試射開始,至2009年底,“布拉瓦”進行了12次試射,共有7次失敗,而完全成功的據説只有1次,服役和批量生産的日期不得不一推再推。如此之高的失敗率,嚴重挫傷了俄官方和民眾,對該導彈所寄予的厚望,而且後果嚴重。因導彈列裝延誤,導致俄“北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由於沒有武器而遲遲無法裝備部隊,處於有艇無彈的尷尬境地。更重要的是,它使急劇萎縮的俄羅斯海基核力量,得不到及時補充,與美國之間的差距迅速拉大,二次核打擊能力面臨威脅。可能很多人不禁要問,為什麼在陸地上威風八面的“白楊-M”,一到潛艇上就水土不服了呢?

  一是導彈設計有缺陷。莫斯科熱技術研究所是目前俄羅斯唯一一家從事彈道導彈設計的企業,但該研究所長期從事陸基彈道導彈的研製,缺乏研製海基潛射導彈的經驗。俄方對海基與陸基導彈技術通用性面臨的問題估計不足,“白楊-M”的高試射成功率也使國防部對以“白楊-M”為基礎進行新型潛射導彈的研製過於樂觀。事實上,潛射導彈有其自己的研發特點和技術要求。“布拉瓦”導彈總設計師尤裏o所羅門諾夫承認,“布拉瓦”導彈彈體本身,包括艙內的儀器設備、點火設施等存在設計缺陷。

  二是導彈生産工藝不高。參與“布拉瓦”導彈研製、生産和裝配的公司企業有大約600家。這麼多設計生産機構和環節,難免有哪一個環節出問題(涉及工程管理)。只要有一個環節出問題,整個導彈系統就可能出問題。據此,有人推測,“布拉瓦”試射失敗,很可能是組裝或者生産工藝出了問題。尤裏o所羅門諾夫曾公開講,不合格的材料、違反生産工藝以及監督管理上的不足,是導彈試驗失敗的原因之一。

  三是急功近利。儘管俄官方一再宣稱,“布拉瓦”是在技術較為成熟的陸基“白楊-M”導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只需要7年即可完成研發。但俄軍事評論員認為,政府和軍方高層急於升級日益老化的武器裝備,急於縮小同美國的差距,這在客觀必定要打亂導彈研發的正常程序。為了趕時間,研究人員乾脆跳過了導彈測試程序的某些環節和步驟。有人認為,這是造成“布拉瓦”導彈試射失敗的主要原因。

  四是資金不足。缺少資金是俄軍建設面臨的長期問題。當初與莫斯科熱技術研究所競爭招標研製“布拉瓦”的馬克耶夫設計局,就是因為其方案需要的研發資金投入超出了俄方的預期,才沒有能夠中標。莫斯科熱技術研究所儘管拿到了研製“布拉瓦”導彈的合同,但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從國防部拿到一文導彈研製經費。

  “布拉瓦”導彈成本很高,即使是批量生産,每枚導彈也需要5000萬美元。因此,“布拉瓦”導彈屢次試射失敗,引起俄社會的很大反響。俄羅斯杜馬很多議員指責政府對納稅人極不負責,讓成百上千億的錢打水漂兒。他們要求應該有人站出來對此事負責。俄羅斯媒體也紛紛指責政府誇大試驗成績,掩蓋事實真相,欺騙民眾。讓俄羅斯人難以接受的是,西方媒體也將屢次試射失敗的“布拉瓦”當作俄羅斯的笑柄來。美國環球戰略網刊登了名為《俄羅斯造了一個廢物》文章,對俄羅斯“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頻繁發射失敗進行無情的嘲笑。文章稱,雖然俄羅斯方面更換了生産廠家及相關項目的負責人,但由於本國軍工技術人員和製造人員在蘇聯解體後流失嚴重,且20多年沒有新鮮血液補充,“布拉瓦”導彈最終也很難成功。

  (5)雖然“布拉瓦”多次試射失敗,但俄羅斯根本無路可退,因為俄羅斯的海基核力量,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俄羅斯海軍總司令表示,沒有其他導彈可以取而代之。俄羅斯國防部也表示,肯定不會放棄“布拉瓦”導彈計劃。目前雖然存在一系列問題,但導彈終將飛向藍天。就在俄羅斯上下一片絕望之際,事情終於出現轉機。

  從2010年10月開始,“布拉瓦”導彈接連6次試驗獲得成功,特別是2011年12月,“尤裏o多爾戈魯基”號戰略核潛艇首次成功發射了兩枚“布拉瓦”導彈,導彈飛行狀況正常,彈頭在規定時間準確擊中堪察加半島庫拉試驗場上的預定目標。這是俄第一次完成“布拉瓦”導彈的齊射作業。“布拉瓦”終於具備了服役的條件。2012年6月25日,俄海軍總司令奇爾科夫中將在聖彼得堡透露,俄羅斯海軍實際上已經接裝“布拉瓦”導彈,正在走導彈列裝的相關法律程序。可是“布拉瓦”剛剛服役的就跌了一個大跟頭,在2013年9月的試射中再次失敗,未來5次發射試驗也因此被叫停。看來,布拉瓦要想真正堪當大任還需要假以時日。

  按照俄方規劃,2020年前,俄將建造8艘“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隨著形勢的發展,2012年2月,俄羅斯國防部修改了原來的武器發展規劃,決定在原計劃的基礎上再增購兩艘,使“北風之神”級潛艇的總數達到10艘。前3艘“北風之神”級彈道導彈潛艇,每一艘裝載16枚“布拉瓦”潛射導彈;從第4艘開始,每一艘潛艇將裝載20枚導彈。據俄軍方高層透露,每一枚“布拉瓦”潛射導彈通常只攜帶4枚分導工彈頭。

  到2020年,俄羅斯其它類型核潛艇(“德爾塔”Ⅲ和“德爾塔”Ⅳ)可能已經全部退役,俄羅斯海軍只裝備“北風之神”級一種彈道導彈核潛艇。界時,陸基戰略核大約有運載工具200套,攜帶彈頭600枚,而俄軍如果裝備10艘“北風之神”級潛艇是話,就擁有188枚導彈,帶752枚核彈頭,不論從運載工具數量看,還是從攜帶彈頭數量看,俄海基核力量都將超過陸基核力量,這在蘇聯和俄羅斯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作為俄戰略核威懾的中堅力量,在維護俄羅斯國家戰略利益中,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為俄羅斯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