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中歐關係的未來值得期待

發佈時間:2014年03月25日 13: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3月24日電(記者劉彤、余俊傑、王聰)“中國要在全球層面開展大國外交,就必然要架起中歐關係這個支點。”就習近平主席近期的歐洲之旅,研究國際政治和公共外交的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于軍如是説。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2日開始歐洲之旅,除了要出席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外,還將對荷蘭、法國、德國和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並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和歐盟總部。

   這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以來首次出訪歐洲。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3月8日在介紹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時説,歐洲在今年中國外交議程中排在“優先的位置”。

   習近平此次出訪意義深遠,訪問的四個國家在中歐關係中有著代表意義:德國、荷蘭分別是中國在歐盟的第一、第二大貿易夥伴,法國是首個與新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西方大國,比利時是歐盟總部所在地。

   此外,習近平此次訪問還將創造多個“首次”:中荷建交以來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荷;8年來中國國家主席對德國首次國事訪問;27年來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對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中國國家元首首次造訪歐盟總部。

   中歐關係近期升溫明顯。2013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兩次造訪歐洲,法國總統奧朗德、荷蘭首相呂特、英國首相卡梅倫等歐洲國家領導人相繼訪華。

   在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十週年之際,中歐雙方一同發表了《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這一規劃為中歐雙方在和平與安全、繁榮、可持續發展和人文交流等四個領域提出了93個倡議。

   于軍説,近年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不斷增強,而歐洲也在努力扭轉過去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的被動地位,所以雙方的合作正在由經貿方面擴展為全球性的合作,包括安全、氣候和金融等方面。

   他説,歐洲經濟不景氣,即使能走出歐債危機泥潭,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上仍面臨困難。而中國將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因此,中歐雙方是增長的夥伴和改革的夥伴。

   于軍認為,中歐在核安全、城鎮化、金融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建等多個方面均有合作潛力。“中國歷史上沒有可供借鑒的城鎮化經驗,而歐洲城鎮化經驗豐富,尤其是他們的環保技術和社會治理層面的經驗是中國應該學習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部主任崔洪健認為,歐債危機以來,中歐加強交往對中國來説是機遇,但雙方關係中仍有一些不穩定因素,比如歐洲以光伏産品雙反調查為代表的貿易保護主義。

   崔洪建説,中歐都希望對方把各自放到外交議事日程更高的位置上,這表明中歐雙方合作開放的程度會越來越寬。而中歐對穩定的國際政治環境的需求是一致的,在穩定地區環境、能源安全和世界安全上的目標是相同的。

   對此,中國前駐比利時大使張援遠表示認同。他説,中歐關係中出現的問題增多也正能説明中歐合作的不斷加強,雙方都認識到,中歐雙邊貿易額已達5000多億美元,在制定雙邊政策時互利共贏是可以做到的。《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的簽訂表明政府層面合作共贏的決心很大。

   2003年10月,中國發佈了第一份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

   有專家表示,中國第二份對歐政策文件即將出臺,將明確中歐世界角色和中歐關係的新定位。正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此前所説,“中歐合作,世界將更安全、更均衡、更美好”,中歐關係的未來值得期待。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