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今年兩會,“4%GDP”的教育預算經費依然是公眾最關注的焦點之一。“4%”能否落實?怎麼花?怎麼管?對於這些問題,人們迫切希望得到明確回答。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在全國兩會前夕,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客戶端對3936人進行的調查顯示,96.5%的人表示教育經費問題是今年兩會自己關注的議題。具體而言,92.5%的受訪者最關注“怎麼監管”,89.4%的受訪者最關注“怎麼花”,80.0%的受訪者期待教育經費投入能夠“促進教育公平”。
怎麼管?74.3%受訪者期待經費使用情況定期公開
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4%的目標,經過19年的漫長等待,終於在2012年變為現實。
這一消息讓家住武漢漢陽區的肖嵩感到非常振奮。兩年來,他也一直在關注,“這4%到底有沒有落實,花到哪去了,産生什麼效果,”對這些問題他總感到有些“霧裏看花”。
對於今年兩會,96.5%的受訪者表示教育經費問題是自己關注的議題,其中72.4%的受訪者非常關注,僅2.8%不關注。
對於教育經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最關注兩個問題:第一,新增長的教育經費究竟用到哪了,是不是真正用到學校身上,是否存在揮霍、擠佔、挪用的問題。第二,雖然現在中國教育總體質量有所提高,但在教育公平方面還是不夠。只有促進了教育公平,才能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認為,首先要把4%GDP的來龍去脈搞清楚,統計口徑要進一步規範。國家、省、縣、區的構成比例要清晰,要讓老百姓知道錢是怎麼來的。其次是標準問題,現在教育的生均撥款,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有的相差幾十倍,這需要國家來調節,儘量在義務教育階段達到均衡。
“對於教育投入,公眾應該有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決策權。第一步就是信息公開。”熊丙奇説。
調查中,對於教育經費投入的建議,74.3%的受訪者期待經費的使用情況定期向社會公開。73.7%的受訪者希望完善全過程監督檢查機制,確保資金使用規範安全。62.5%的受訪者表示要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嚴厲查處腐敗行為。41.1%的受訪者建議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
熊丙奇曾經到一些學校參觀。這些學校都建了很好的實驗室,可是一年就只在供人參觀時用上兩次。還有的農村學校推廣遠程教育,本意是讓孩子享受城市教育資源,可根本沒有人會用電腦。
他發現,許多學校喜歡把經費用於“一次性投入”,就是那種適合展示的、不需要太多責任的“硬體”,比如豪華校舍、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而對教師的投入明顯不足。現在鄉村教師待遇不高,很難留住人。一項調查顯示,鄉村教師按年齡呈U字型分佈,即青年、老年多,30~45歲的人少。這個結構明顯不合理。
調查中,46.9%的人認為要以人為本,把錢投到軟體上,而不是建房子、買設備。
花到哪?83.8%的人認為是義務教育領域
調查中,70.6%的受訪者直言,目前自己家庭的教育負擔重。23.5%感覺“一般”。感覺負擔輕的僅為5.9%。
值得注意的是,48.1%的人感到,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負擔最重,僅次於學前教育(59.2%)和高等教育(52.6%),高於高中教育47.6%的選擇率。
北京市民張先生的孩子今年五年級。為了孩子的小升初,他們全家幾乎取消了一切娛樂活動,整天督促孩子做作業、上培訓班。兩年下來,他感到身心俱疲。“我不知道,這種生活還能稱之為生活嗎?這種環境下教育出來的孩子又會是什麼樣?”
肖嵩也感覺,九年義務制教育下,家長的負擔反而加重了。由於“減負令”的規定,學校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可家長還得上班,孩子去哪兒都不放心,只能交錢讓孩子上培優班。他算了一筆賬:小學6年,擇校費2.4萬元,外部培優費3萬多元,學校每個月額外收取350元,作為延長在校管理時間和午餐的費用,算下來至少花了大約8萬元,比之前收學費時貴多了。
近日,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北京、上海等19個重點大城市做好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並列出小學和初中劃片就近入學的時間表和具體指標。
免試就近入學政策能否減輕家長的教育負擔?張先生並不樂觀。他覺得,劃片就近入學只會強化學區房的概念。不過是讓家長們從“花錢擇校”改為“花錢買房”,本質還是用家長的錢來調節教育資源的不均衡。
北京豐台區一名小學教師告訴記者,豐台區好的中學很少,僅有的十二中也是面向全市招生,你就是住在離學校一墻之隔的小區,也不一定上得了。他發現,現在各地優質學校和普通學校差距越來越大。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為了“政績”和某些人的既得利益,不斷對優質學校進行扶持,搞的是錦上添花。而弱、小、差的中小學校的發展,卻得不到重視。尤其是師資待遇極不平衡,好學校的教師待遇好、工作輕鬆,因為知識全被補習的教師講了。而差些的學校,教師累、工資低,最後陷入惡性循環。
調查中,受訪者提出,教育經費最應該花到的三大領域是:義務教育(83.8%),學前教育(59.5%),高中教育(55.9%)。接下來還有:社會實踐教育(45.4%)、職業教育(43.8%)、高等教育(35.7%)、研究生教育(13.5%)等。
怎麼花?80%受訪者希望教育經費投入促進教育公平
“教育部提出就近入學的時間表,還需要制定一個時間表——教育均衡發展的時間表。”程方平強調,我們應該極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但由於一些政府的不作為,對問題的回避,使得教育不均衡的問題,非但沒得到解決,反而愈演愈烈。不解決這個問題,許多政策都不能落實。
調查顯示,80.0%的人最期待教育經費投入能夠“促進教育公平”。41.8%的人希望教育經費投入在政策設計上堅持剛性與靈活性的統一,減少地區間差異。
“要讓每所中學都能出清華、北大的高材生。”學生家長余東這樣期盼。他建議,政府撥款要按學生數量,而不是學校的好壞來定;教師要進行平衡配給,不論教師水平高低,都由教育局統一安排,建立教師的輪換制度,使每所學校都有機會得到高水平的教師。
程方平認為,要加強教師流動,需要許多政策設計。過去的教師流動是無序流動,一些好學校把全國的好老師都挖過去了。特級教師有70%到80%都在重點學校,非重點學校教師可能都沒有評特級的機會,這就是政策導向有問題。“均衡不光指硬體,更多是指教師和教育質量。我們要在三至五年集中力量提升薄弱學校的教育質量,而不是給他們蓋兩棟房子了事。”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目前當務之急還是鞏固義務教育成果。尤其是對農村邊遠地區、弱勢人群,國家應肩負更多責任。“比如,寄宿制的學生是不是每人有張床?能不能給農村困難孩子提供一頓免費午餐,包括一杯牛奶、一個雞蛋?”
“在區域上,要向中西部傾斜;在農村和城市,應該向農村傾斜;在學校之間,應該向薄弱學校傾斜;從人群分佈上,向社會弱勢群體傾斜。”朱永新説,這些年在教育公平上邁出很大的步子,但還是有工作的空間。
調查中,61.2%的受訪者希望教育經費投入能夠“實現教育均衡”,48.9%受訪者希望教育經費“向經濟欠發達地區傾斜”,還有42.5%建議“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
搜索更多 4%gdp 教育行政部門 的新聞
- 2011-12-19 06:29:02 [視頻]教育部:四六級考試未發現泄密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