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楊凱生談“錢荒”:中國銀行業流動性比例近44% 沒有太大問題

發佈時間:2014年03月06日 15: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人民網北京3月6日電(人民網前方報道組)今天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廳召開記者會。多位政協委員就“深化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中央電視臺、中國網絡電視臺記者:這一段時間大家對銀行業的經營風險還是有些擔心,尤其是經歷了去年讓大家特別緊張,甚至有些心驚肉跳的“錢荒”事件。您認為是不是意味著我國銀行的流動性確實存在危險?您認為這樣的事件今年會不會再發生?同時我也關心銀行的不良貸款、不良資産,您怎麼看待不良貸款增加的勢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這個問題其實挺大,我覺得如果有機會你向中央銀行的領導、向銀監會的領導去詢問,可能他們的回答會更權威。我願意就我所了解的情況作一點介紹。 首先,我注意到你第一個問題是關於中國銀行業流動性問題。前一階段炒的比較熱的話題就是中國銀行業是不是出現了“錢荒”問題。我們知道監管部門對中國的銀行業流動性是有幾個重點監管指標的,比如有個指標叫流動性比例,監管要求大於等於25%。那中國銀行業實際流動性比例是多少呢?據我知道,將近44%。較明顯的高於監管指標的要求。再比如説,貸存比,當然也有人對這個指標有點質疑,認為有沒有必要設,因為這個指標商業銀行法有規定,所以現在還保留著。但是這個指標對於觀察銀行的流動性還是有意義的。貸存比指標,監管部門要求要小于等於75%,實際上中國銀行業目前指標是65.4%,也是明顯優於監管要求。再比如説,根據巴賽爾委員會的最新要求,裏面新設立了一個要求,就是流動性的覆蓋率。按照流動性覆蓋率的要求,中國的銀行業情況也是好的,我們都明顯高於百分之百。也就是説,優質的、可以無障礙的、不受多大損失的變現資産佔30天之內需要支付的現金流支出,我們都是大於百分之百的。從這些監管指標看,似乎大家聽了以後應該感到比較踏實的。

  再有,我們還可以看看一些非監管指標,但也能説明問題。比如説中國銀行業的資金來源當中,存款資金佔了大頭,存款資金佔到了79%,特別是幾家大銀行,存款來源更是高達84%、85%。也就是説銀行業從市場上融資、從同業融資所獲得的資金,這種資金大家都知道,波動性是比較大的。有的時候要取得是比較難的,這種資金佔中國銀行業資金來源的比例是比較低的。而外國商業銀行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比如西方國家,同業融資佔資金來源一般都超過15%、20%,而中國的銀行業比例是比較低,幾家大銀行,同業融資基本上是佔到4.5%左右。從這些數字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銀行業的流動性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的,不是説流動性的風險我們不需要重視,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至於説到“錢荒”,除了大家要學會分析這些數字以外,不要簡單的被一些不太了解情況的輿論左右以外,我們也要了解一些情況。比如個別銀行在一些個別試點上,發生了頭寸困難和銀行能不能足額的向客戶兌現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所以大家在考量銀行業的流動性風險大不大的時候,我建議把這些數據做一些認真的分析。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