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徐紹史:我國經濟發展“開局良好,前景更好”

發佈時間:2014年03月05日 15: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2014年3月5日下午3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就“經濟社會發展與宏觀調控”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新華社、新華網記者]我是新華社和新華網的記者。請問徐主任這麼一個問題,最近一段時期,一些海外的機構和媒體紛紛唱衰中國經濟,認為中國經濟存在很大的風險,前景堪憂。您認為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危機和衰退?謝謝。

  [徐紹史]我也非常感謝你的提問。我跟你一樣注意到,最近境外有些機構、有些媒體這方面的觀點和報道,我覺得這樣的觀點和報道實際上是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逐步發展壯大時有發生。最近這段時間,主要對我們的增長速度、對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對2014年1月份、2月份一些經濟數據的波動,有些機構、有些媒體做了一些比較悲觀的或者消極的分析,但是我覺得這個不要緊,我們要看大局。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科學決策,我們各個地方、各個部門認真貫徹、認真落實,廣大的市場主體和民眾也越來越理性地看待我們的發展。所以,由於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們才有了穩中求進、穩中向好這麼一種良好的局面。國家統計局的報告,年度統計報告早就發佈了,今天上午總理又作了報告。大家知道,實際上我們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是很好的,GDP增長了7.7%,CPI上漲2.6%,就業1310萬,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8.1%,這是一份很不錯的答卷,而且比預期的還要好。

  我覺得去年的經濟發展還有兩個“首次”值得一提。一個“首次”是,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5.8萬億人民幣,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另外一個“首次”是,第三産業佔GDP的比重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産業,這標誌著我們國家的結構調整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三次産業的結構發生了歷史性的劇變。至於增長速度,看怎麼看這個問題。實際上,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們只要有7%的增長速度就可以了,但是我們不追求高速度,因為我們的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很厲害,但我們也不能讓經濟增長滑出底線,我們要為調結構、促改革創造良好的條件。雖然我們的經濟增速有所回落,我們的經濟體量越來越大。2013年我們增長了7.7%,增加的GDP達到了5萬億元,比2012年還要多了3000億元,這5萬億就相當於我們1994年全年的GDP的總量。

  7.7%的發展速度與世界發達國家和主要發展中國家橫向比較也是最快的,而且對世界經濟增長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經濟的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我們也不回避我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總的講是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突出的一些問題就是經濟回升的動力還不夠足,部分産業産能過剩,環境、資源存在瓶頸制約,財政、金融潛在風險不容忽視,房地産領域還存在風險隱患。我們直面這些問題,重視這些問題,逐步解決問題。再回過來説,你説哪個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沒有困難、沒有問題?那是不可能的。

  對今年前兩個月一些數據的波動,可能大家也比較關注。我國的PMI,1月份從12月的51回落到50.5,2月份進一步回落到50.2。PPI,1月份同比下降了1.6%,降幅還比上月擴大了0.2個百分點。前兩個月日均發電量增幅也有小幅的下降,鐵路貨運量也有下降。這些指標的回落,我們也做了一些分析,做了一些比較,它跟春節假期有比較大的關係,發電量又和今年的冬天氣溫比較高也有一定的關係,而且這些指標和去年同期基數比較高也有關係。不管怎麼説,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覺得經濟增速的小幅波動都是正常的,也是符合經濟規律的。

  我看,對未來的發展我們還是充滿信心的。首先,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將進一步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和市場主體的活力。第二,我們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推進,將釋放巨大的需求。第三,我們創新驅動,將大大增強我們發展的後勁。第四,我們宏觀調控的經驗、韌性和定力一定會創造很好的條件。所以我想,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我的看法很簡單,八個字,“開局良好,前景更好”。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