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從田間地頭到企業廠礦,從科研院所到大小會場……剛剛過去的2013年,政協委員奔走在參政議政的征途上。這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十二屆全國政協2200多名委員履職的第一年。站在新起點上,人民政協以創新精神推動協商民主,寫下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新篇章。
雙週協商座談會:在傳承中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國浩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施傑沒有想到,自己能和俞正聲主席圍坐在一起,進行圓桌式交談。
2013年11月21日下午,全國政協第三次雙週協商座談會在政協禮堂舉行。協商座談的主題是“發揮人民政協的界別優勢,為維護職工群眾切身利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言獻策”。
“座談會由俞主席親自主持,我們工會界的十多位政協委員就職工維權、勞務派遣等問題作了發言。會場的氣氛平實而熱烈,沒有過場和客套,大家都暢所欲言。”施傑委員回憶説。
雙週協商座談會是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最早可以溯源到第一屆全國政協的雙週座談會。1950年4月,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聯合發起召開雙週座談會,從那時至1966年7月共舉行了114次。
時隔47年,這一民主協商的重要形式重回公眾視野。2013年10月,在繼承歷史傳統的基礎上,十二屆全國政協推進制度創新,建立了雙週協商座談會制度。座談會定期邀請各界別政協委員同黨委、政府有關部門領導座談交流,至今連續召開了6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深受各界好評。
一位旁聽過雙週協商座談會的記者感嘆:“幾個小時聽下來就像經歷了一場頭腦風暴,收穫很大!”
“雙週協商座談會極大地豐富了政協委員履職的內涵,也是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增加協商密度’的具體體現。”施傑委員説,“這已經成為溝通思想、增進共識、凝心聚力的協商新平臺。”
專題協商:彰顯民主活力
“糧食主産區也是經濟相對落後地區,城鎮化率普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應該是人的城鎮化。”
…………
委員們發言直言不諱,俞正聲主席和汪洋副總理邊聽邊記,不時和大家探討交流。2013年7月16日,以“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為主題的專題協商會召開。這是十二屆全國政協召開的第一次專題協商會,議題重大,意義深遠。
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專題協商,是人民政協實踐協商民主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八大要求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深入開展專題協商。
會上,18位委員作了發言,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以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到會聽取意見,並與委員們互動。委員們的不少意見建議,都吸收到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中。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李仁真説:“通過專題協商,我們能與黨政領導和職能部門負責人直接交流。專題協商層次高、領域寬,抓的是戰略性問題,已經發展成為人民政協一種新的協商形式和工作品牌,彰顯了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生機與活力。”
提案辦理協商:貫穿民主精神
為了辦理好關於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的提案,政協委員和承辦單位的負責人一起走進田間地頭。
2013年6月初,在北京市順義區大孫各莊鎮,政協委員們觀摩了耕地質量建設和保護現場,詳細了解降低農藥、化肥用量,防止耕地污染的情況。
從田間回到會場,提案承辦單位農業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詳細介紹了提案辦理情況,提出了加強耕地質量保護的具體舉措。
來自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以來,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各專門委員會,共提出提案5884件,經審查立案5403件。截至2月20日,174家提案承辦單位已辦復5396件,辦復率99.8%。
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主任孫淦説:“過去一年,我們運用調研協商、視察協商、會議協商、走訪協商等多種形式,推動提案辦理協商有序開展。”
“無論是建立雙週協商座談會制度,還是精心組織專題協商、推進提案辦理協商,這一年人民政協協商的廣泛性、多層次性和時效性都有很大提高。”這是李仁真委員履職一年的感受。
在中國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昌鑒看來,協商民主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的獨特創造,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東西。“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人民政協是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隨著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推進,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將更加有聲有色、更加富有成效。”李昌鑒説。(本報記者 王逸吟 龔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