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歐盟考慮制裁烏克蘭 俄稱烏處內戰邊緣

發佈時間:2014年02月20日 15: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18日,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獨立廣場,煙花在示威者身邊爆炸。新華社/路透登錄手機應用平臺,免費下載並使用“雲拍”,拍攝圖片觀看視頻。

  對於烏克蘭局勢意外逆轉並爆發流血衝突,歐盟、美國和俄羅斯均呼籲各方保持冷靜,停止暴力,通過對話解決。

  歐盟磋商考慮制裁

  歐盟19日召集成員國領導人就烏克蘭局勢舉行特別會議,成員國首腦大多指責烏克蘭政府,稱將考慮對烏克蘭施加制裁。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説,他希望歐盟可以“對過度使用武力和(加劇)暴力的責任人,採取針對性措施”。這些措施可能包括對烏克蘭領導人施加旅行禁令、凍結資産。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什頓説,成員國外長將於20日在布魯塞爾開會,權衡對策。

  法國總統奧朗德和波蘭總理唐納德·圖斯克當天表態,支持制裁。

  美國副總統拜登當天與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通電話,敦促後者“撤出部隊,並保持最大限度克制”。

  俄稱烏處內戰邊緣

  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阿列克謝·普什科夫認為,烏克蘭正處於由西方國家所煽動的內戰邊緣。

  普什科夫對俄羅斯國際文傳電信社説,18日的暴力衝突旨在“製造混亂,非法奪取權力”。他説,西方國家對此應負很大的責任。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9日説,俄堅決譴責在基輔發生的暴力衝突事件。俄領導人認為,極端分子對此負有完全徹底的責任,俄在烏克蘭極端分子的行動中看到了“國家政變企圖”。

  他説,俄總統普京與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18日深夜通了電話。俄總統的立場是希望儘快解決危機,而以何種方式和手段解決危機,絕對是烏克蘭合法政權的獨有權力。

  俄羅斯外交部19日發表聲明説,烏克蘭是俄友好的兄弟國家和戰略夥伴,俄將利用自己的全部影響,使烏克蘭恢復和平與安寧。聲明同時要求基輔“廣場”領導人制止流血,在不附加任何威脅和最後通牒的情況下立刻恢復與合法政權對話。

  >>解讀

  俄歐加碼致使衝突加劇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馬克斯·費希爾認為,反對派與政府的對峙態勢因17日“大赦法”生效而略顯緩和,如今突然重新組織大規模示威活動,可能是受到俄羅斯和歐盟有關烏克蘭的最新動作“刺激”。

  俄羅斯政府17日宣佈,本週將向烏克蘭政府撥付20億美元後續資金,作為150億美元緊急財政援助承諾的一部分。俄政府先前已向烏克蘭撥付首批30億美元援助。烏國內政治危機升級後,俄總統普京宣佈援助將在烏克蘭組建新政府後發放。

  費希爾認為,俄政府同意繼續撥付援助,或許引發反對派猜測,認定烏俄兩國領導人已經達成幕後共識,即亞努科維奇將選定一名親俄立場的總理組建新政府,延續烏政府先前的親俄立場。

  反觀反對派方面,德國總理默克爾同一天會見兩名烏克蘭反對派領導人,卻沒有為反對派帶來與俄羅斯撥付援助款意義相當的“利好”。

  俄語區烏語區深度對立

  政治分析師認為,烏克蘭政治危機的直接導火索雖然是烏政府去年11月決定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絡國協定,但最根本原因還是國內民眾在“向東走”還是“向西走”問題上的深度對立。

  費希爾説,從人口和地理因素分析,大約三分之一的烏克蘭人口講俄語,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羅斯的東部地區,主張與俄羅斯保持密切關係;大約三分之二人口講烏克蘭語,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區,傾向於更親近歐盟。

  費希爾認為,無論誰當選總統,都會被其中一派視作“自己人”,而被另外一派視為“敵人”或者某一境外勢力的“代言人”。這種對立情緒始終沒有得到緩解,從而成為醞釀更多危機的溫床,在出現諸如財政危機惡化、政府立場突變的事件後發酵成政治動蕩。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