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央視評論_首頁

【央視評論】“掃黃”倒逼東莞深刻轉型

發佈時間:2014年02月11日 19: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新聞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不破不立。東莞要“破”什麼?打破在轉型未果之際對某些特殊“吸引力”的依賴。東莞要“立”什麼?找到長久健康發展的新路。央視曝光“黃潮”,挑開了今日東莞的尷尬一角,也用這種輿論監督的推動力,在倒逼東莞的深刻轉型。

  東莞轉型存在三大難題

  東莞,站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東莞模式”,曾經被關注改革的人們津津樂道。這個地級市,沒有下轄的區縣,市下面直接就是32個街鎮。所以你會看到這次央視曝光的幾大酒店,都不在“市裏”,而在“鎮上”。這種分散度較高、集中度不足的城鎮化佈局,曾經是東莞的競爭優勢,如今卻成了東莞的軟肋。

  改革開放之初,涌入珠三角的投資者和打工者,進深圳不易,因為有特區的“關口限制”;進廣州不易,那裏成本偏高。所以他們不約而同地落腳在廣深之間的東莞。這裡村鎮分散、土地便宜、生活成本較低。這是東莞能聚沙成塔、成為“世界工廠”的最初緣起。而今,這裡因為缺少中等規模的中心城市,而失去了資源聚攏和多層次産業並起的機會,在廣州、深圳兩個特大都市的夾縫中,遲滯于鎮一級傳統型小城市的面貌中——高端産業不多,低層次服務業遍佈,社會管理難度加大。

  而東莞的看家法寶——製造業能力,也始終徘徊于低端化。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加劇了這一隱憂。目前東莞外貿增幅大致維持在10%左右。對於一個世界級的外向型製造基地,這個數字並不讓人輕鬆。全世界的傳統電子産品、家電産品製造商,幾年來都面對巨大的轉型壓力。當SONY這樣的企業都要在本土動輒裁員上千人之時,站在它下游的東莞相關企業,境況可想而知。當諾基亞由極盛轉向衰落之際,曾經某一個廠就有5000名工人在流水線上加工諾基亞産品的東莞,冷暖自知。

  所有的尷尬,最後歸結到人的身上。在東莞900多萬人口中,有近700萬外來常住人口。“一高、一低”正在凸顯:外來勞動力的成本在不斷提高,使東莞企業普遍進入薄利時代;而外來常住人口享受到的公共服務又偏低,跟本地戶籍人口之間仍有不小差距,這降低了外來人口舉家落腳的幾率,使其“流動心態”仍強,不能成為優質服務業的穩定參與者,反而成為畸形服務業的落寞買單者。

  “黃”成了轉型不力時的救命稻草

  不能否認,東莞人為轉型做了很多努力。但顯然還遠遠不夠。從城鎮到産業到人,東莞在三個維度、三個層面上陷於轉型期的沉重與尷尬。這是“黃毒”入侵、氾濫甚至紮根的深刻背景。它的背後,不僅附著著“黃、賭、毒、傘”這四個總是同流合污、共生共長的字,也附著著東莞人、乃至珠三角人的一種無奈:在産業吸引力和城鎮化吸引力都不足的時候,某種特色服務的吸引力,就成了救命稻草,成了讓某些管理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理由。

  黃色服務業給東莞帶來了表面的人氣、虛假的繁榮。對於轉型中的東莞來説,它是春藥,也是毒藥。對春藥的依賴感,侵蝕著東莞轉型的內在決心,也使得很多有長遠眼光的理性投資者望而卻步。

  東莞須擺脫轉型路上的畸形依賴

  東莞的轉型,有正路可走:它在産業發展中,既不能輕易丟掉“世界工廠”仍存的製造能力,也要主動構建有本地生長力的産業技術和品牌;它在城鎮化進程中,需要統籌佈局、適度整合,減少鎮與鎮之間的惡性競爭,增加與周邊大城市的功能互動;它在解決人的問題時,則不妨做縮小城鄉居民之間、戶籍人口與外來人口之間公共服務差距的改革排頭兵。

  中國之大,多少地方,大家都在奮力轉型。沒有誰的轉型可以輕鬆愉快。但靠“黃賭毒”聚人氣的投機,決不能再有。由媒體監督所引發的這一輪掃黃動作,不僅要掃掉“黃”及“黃”背後的“傘”,還要掃掉東莞轉型路上的某種畸形依賴。

  此依賴不除,東莞轉型無望。

  文/央視特約評論員 楊禹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央視評論 “掃黃” 的新聞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