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滾動新聞

CCTV-12《法律講堂》春節特別節目《中華法文化》

發佈時間:2014年01月25日 08: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

  文化是積澱,更是能量。黨的十八大報告確立了文化強國的戰略方針,並提出建立優秀文化傳承體系的具體措施。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異彩紛呈,法文化,更是中華文化體系中重要的一脈,它深深植根于我們民族的血液中,伴隨和見證了民族歷史和文化的變遷。值2014年春節之際,《法律講堂》文史版計劃與西南政法大學合作,傾力打造優秀傳統“中華法文化”春節特別節目。本節目旨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法文化,用實際行動踐行文化強國的戰略方針。

龍大軒

龍大軒

  主講人:龍大軒,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導,中華法文化研究傳播中心主任;

伊曉婷

伊曉婷

  嘉賓主持:伊曉婷,上海開放大學副教授,《法律講堂》文史版主講人

  內容簡述

  孝道文化(上、下):春節回家過年,看望父母,與家人團聚,祭奠先人等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中國的孝道文化是如何誕生的?對我們當下有哪些積極的借鑒,主講人通過歷史上諸多孝文化故事,講授傳統孝道所包含的兩個層次:善事(精神層面的孝)、利親(物質層面的孝),進而分析傳統法律打擊不孝犯罪的種種規定,並對傳統的法律制度進行文化反思和人性追問。現場互動,針對當今社會子女與父母分居兩地、獨生子女盡孝、不孝的法律懲處,以及當下我們該如何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孝文化,進行深入討論。

  禮讓文化(上、下):禮讓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彰顯了中國人的文明素養。禮讓具有謙讓、辭讓、退讓的意思,包含克己、顧全大局、心胸開闊、大度大量等豐富內涵,禮讓是傳統社會必不可少的和諧基因。春節期間走親訪友,是融洽人際關係,緩和矛盾衝突的難得之機,主講人通過講述孔子與老子的故事以及清代安徽桐城“六尺巷”的等故事,講授中華民族禮讓為先的民族性格,分析其思想淵源主要來自道家“柔弱勝剛強”的理論;禮讓文化運用於法制實踐,則出現了“遠訟息訴”、注重調解的司法傳統,對今日化解訴訟爆炸的社會狀況、調諧個人的心理焦慮,均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現場互動,針對當下存在的一些與禮讓相悖的不良文化現象進行深度探討和思考。

  情義文化:“情義”一詞用途很廣,可用於父子、君臣、朋友、夫妻之間。本集內容主要探討的是夫妻情義文化。夫妻重情重義,家庭就會穩定和諧幸福,中國古代有諸多夫妻恩愛的佳話,主講人通過這些經典故事著重介紹什麼是夫妻情義,以及夫妻情義文化所具有的“擺正夫妻位置、抑制人性之惡、激發人性之善”三大功能,並融匯古今,分析傳統夫妻情義文化對當下婚姻牢固、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所具有的重要借鑒意義。現場互動,針對夫妻反目、婚外情等有悖于優秀傳統夫妻文化的社會現象進行文化和法律制度探討。

  清官文化(上、下):清官文化是廉政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國人的傳統文化和政治文化心理中,清官文化佔據著一個特殊的位置,幾乎每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都蘊藏著一種根深蒂固的清官情結。主講人通過講述中國古代董宣、包拯、海瑞、于成龍等清官執法的故事,講授傳統清官文化所蘊含的三重品格:“清廉”、“清明”、“清正”。現場互動,結合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清廉、為民、務實”的要求,挖掘出清官文化對現實廉政建設的借鑒價值,對於當今提高幹部隊伍素質極具啟發作用。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CCTV-12 法律講堂 的新聞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