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排隊、憑票、缺貨,是35年前國內市場供應的普遍現象。而今,大街小巷貨品琳瑯滿目,商家服務競相翻新花樣,不同零售業態各顯神通,消費者的選擇餘地越來越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農業産品産量躍升至世界前列,逐步建立了門類齊全、佈局合理的産業體系,商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大為增強,實現了從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
農産品供應充足,解決佔世界1/5人口的溫飽問題
民以食為天。35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把農業生産放在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千方百計促進農業生産,穩定糧食産量。
2012年,我國糧食産量達到58958萬噸,比1978年增長93.5%,2004年以來實現“九連增”,連續6年穩定在5億噸以上水平。2012年人均糧食産量達436.5公斤,比1978年增長36.9%;人均棉花、油料、糖料、水産品産量分別增長1.2倍、3.7倍、3.0倍和8.0倍。
充裕的農産品供給解決了佔世界1/5人口的溫飽問題,實現了人民生活水平質的提高。從城市商場到鄉村集市,粗糧細糧一應俱全、蔬菜魚肉水靈新鮮、副食零食令人目不暇接……中國人從“有啥吃啥”變為“吃啥有啥”。
豐富的農産品供給也為我國工業化快速推進提供了堅實支撐。今天,告別滿眼“藍灰黑”,城鄉居民的穿著五彩繽紛,“中國元素”成為世界時裝周的一道亮麗風景。
商務部內貿專家委員會主任黃海認為:“價格放開刺激了生産、帶動了消費。多主體、多渠道、多業態、少環節的市場化流通格局,實現了供需雙方充分對接。而政府對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的價格調控,避免了市場波動導致的生産滑坡。”
35年來,百姓收入水平節節高,全國城鎮家庭的恩格爾系數下降約20個百分點,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切實改善。
工業生産能力迅速提高,220多種工業品産量世界第一
35年來,我國工業化進程迅速啟動,工業化水平明顯提高,主要工業産品産量迅猛增長。
2012年,我國原煤産量達到36.5億噸,比1978年增長4.9倍;粗鋼7.2億噸,增長21.8倍;水泥22.1億噸,增長32.9倍;汽車1928萬輛,增長128.3倍;彩色電視機由0.4萬台增加到1.3億台。移動通信手持機和微型電子計算機從無到有,2012年産量分別達到11.8億台和3.5億台。近年,在國家政策扶持和帶動下,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蓬勃發展,成為經濟增長新亮點。
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茁壯成長。2013年大陸企業進入《財富》世界500強達89家(含香港),比2002年增加78家,總數位列美國之後居世界第二位,一大批企業走上世界工業大舞臺。
隨著工業化進程快步前行,我國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成長為世界製造業大國。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0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佔世界的比重已達到17.6% 。按照國際標準工業分類,在22個大類中,我國在7個大類中名列第一,鋼鐵、水泥、汽車等220多種工業品産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國工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已初步確立了在全球産業分工中的重要地位。
“工業生産的快速發展和升級,滿足了商品市場日益細分、居民消費不斷提檔的要求,我們正從一個耐用品的生産大國變成耐用品的消費大國。預計到2015年前後,我國消費總規模會達到日本水平,到2020年可能超過美國。”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説。
第三産業不斷發展,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今年11月11日,一場由電子商務、物流和金融業共同“烹制”的網絡購物“雙11盛宴”,以超過350億元的銷售額,讓全球商界都睜大了眼睛。中國的現代服務業起步雖晚卻能量驚人,其交叉、融合對經濟社會發展所起到的支撐與帶動作用,更難以估量。
改革開放前,服務業被視為“非生産部門”,比重和水平偏低,發展相對滯後,始終是一塊“短板”。伴隨國家對發展服務業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逐漸深化,一系列旨在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推出:明確其作為“第三産業”的經濟地位,大力優化服務業發展結構,提高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深化郵政、鐵路、民航等服務行業改革,制訂和修訂物流、金融、旅遊、餐飲等行業服務標準……在生活服務和生産服務因素的推動以及政策引導扶持下,服務業“蛋糕”日益擴大。2012年,第三産業增加值達231407億元,1979—2012年間,年均實際增長10.8%。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年均實際增長9.5%,批發和零售業年均實際增長10.5%。在傳統行業持續增長的同時,金融、房地産、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等新興服務業迅速發展壯大。金融業增加值由1978年的68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28723億元,年均實際增長2.8%;房地産業由80億元增加到29006億元,年均實際增長11.3%。作為勞動力增長最快的行業,第三産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第三産業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繁榮的重要指標,也是民生福祉的重要來源,它帶動百姓消費從單純的商品消費發展成為商品和服務消費並重,讓人們更加追求精神、休閒、旅遊、娛樂、文化等心理上的滿足。”黃海説,如果35年前的票證是物質短缺的苦澀回憶,如今人們錢包裏的各色“卡”、“證”,則是擁有豐富商品和便利服務的小康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