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原標題 博鰲論壇熱議“微信收費”
一項持續了近半個月,受到公眾普遍質疑的微信收費爭論,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再次成為嘉賓熱議的話題。面對“該不該收費”的問題,各個利益方都回避直接回答。波及面廣且持續展開的“微信收費”爭議,背後到底掩蓋了什麼?
“微信收費”是誤讀還是誤導?
半個月以來,關於微信收費的解釋、推斷乃至收費版本等各種消息甚囂塵上,魚龍混雜,加深了群眾的猜疑。事實上,從開始宣揚計劃、擬向用戶收費,到辯解稱“用戶不會承擔過多費用”,眾多“雜音”的背後,到底是相關方面的刻意誤導,還是消費者的誤解呢?
“微信之爭實為企業之間的利益分配,採取收費的形式試探民意也是一種所謂的公關‘技巧’。”海南省公共關係協會副會長代紅認為,與受到衝擊的短信、語音業務相比,電信運營商引發爭議的背後“絕非收錢這麼簡單。”
多方共贏是什麼從中作梗?
“在新一輪的移動互聯浪潮中,需要一個鼓勵競爭、鼓勵技術創新的環境,否則,誰都不能成為這場技術革命的受益者。”中澤嘉盟投資基金董事長吳鷹説,微信實際上也在打造一條技術創新生態鏈,需要運營商的支持。“微信收費之爭是利益之爭,微信受熱捧直接損害了三大運營商的商業利益。”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所謂“微信佔用信令資源導致網絡通信癱瘓”只是運營商“赤裸裸的藉口”。
雖然,三大電信運營商們很早就佈局一些基於移動互聯網的移動飛信、聯通沃聊、電信翼聊等,但這些業務在微信衝擊之下潰不成軍。“壟斷不能成為技術創新的障礙。”在博鰲亞洲論壇上,一些嘉賓對“微信收費”引發的技術創新缺乏必要的呵護,表示了擔憂。春華資本董事長胡祖六表示,中國企業需要通過創新來實現高成長。他特別強調,環境與制度對創新的影響比人才和資金還要重要。
公共服務如何更加敬畏民意
博鰲亞洲論壇的一些嘉賓認為,此次“微信收費”爭論中,運營商一方面舉著“市場經濟”的牌子要求收費,另一方面又急於引入“政府干預”,給“收費”貼上“合理”標簽,這是對政府管理部門監管能力的考驗。
相關專家認為,一些職能部門和地方政府在重大民生政策制定出臺前,故意“放風”,拿民意“試水”,反映出“執政為民”的理念還未落到實處。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政府轉變公共職能,必須以公眾需求為根本,“應注意合理分配既得利益,調動民眾參與,落實民眾意願。”
3億多用戶關切:微信到底收不收費?至今仍無答案。“對於這樣的民生關切,有關方面‘放風’‘試水’是不負責任,遲遲不做正面回應同樣是不負責任。”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説。
【相關報道】
【媒體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