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聯合國9月1日電(記者 王湘江 白潔)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1日發佈一份名為《2009年世界經濟和社會概覽》的報告指出,國際社會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必須注重發展問題,特別是要幫助發展中國家走上實現低排放、高增長的發展道路。
報告強調,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説,經濟增長仍然是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這不僅是為了消除貧困,而且是為了逐歩縮小與富有國家之間巨大的收入差異。報告指出,世界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同時,不能"在未來半個世紀或更長時間內延續目前全球的不平等狀況",這樣做在經濟、政治和道德上都是不可接受的。
報告指出,只有在發展中國家能夠維持快速經濟增長的情況下,各國才能積極參與解決氣候挑戰。報告發現,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氣候變化挑戰,而且往往缺乏相應的資源和技術條件。儘管目前確實存在能讓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技術,但這些技術往往十分昂貴。
報告還説,發達國家在過去兩百年裏的工業發展是目前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自1950年以來,發達國家的碳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三,但其人口還不到全球總人口的15%。報告認為,發達國家不能兌現消除貧困和轉讓資源和技術的承諾是國際社會在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時面臨的最大障礙。
報告還援引有關數據指出,相對於發達國家,氣候變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危害最為嚴重。例如,全球平均氣溫每上升1攝氏度,貧困國家的年均經濟增長將下降2個-3個百分點,而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則不受影響。報告同時指出,發達國家的人均碳排放量仍然比發展中國家多6倍到7倍。
報告認為,國際社會目前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投資嚴重不足,需要在追加投資方面採取"大膽的行動"。報告建議每年至少投入世界生産總值的1%,即5000億至6000億美元。報告警告説,無論僅僅是滿足於現狀或者只是做些微調工作,未來世界都將會遭受更加巨大的損失,損失將可能會高達世界生産總值的20%。
相關鏈結:
責編:石光輝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