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祥:一輩子嚴於修身 為黨分憂的人民公僕
“我已退休心坦誠,學習奉獻要抓緊。黨性黨紀經常照,要永葆共産黨人的青春和靈魂。”這是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道德模範吳天祥寫下的自律詩。
吳天祥,一位有著40多年黨齡的優秀共産黨員。他像一團火,4次跳入長江救人,30次無償獻出10000多毫升鮮血,以兒子的身份給7名孤寡老人養老送終,為無數個陷入絕望的群眾,送去希望的火把;他像一座橋,每天早上6時半上班接待上訪群眾,堅持記民情日記,十幾年來接待上訪群眾2萬餘人次,處理信訪問題近萬件,在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連心橋”;他像一本書,先後30余次獲得全國,省市區各種榮譽稱號,黨員幹部稱他是一本讓人感佩的哲理書。
“共産黨的幹部就是要為黨分憂,為民解難”
1990年11月,46歲的吳天祥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武漢市武昌區信訪辦副主任。從此,他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工作,無私奉獻。數年間,他接待上訪群眾萬餘次,處理問題近萬個,積極為貧困戶解難。為幫軍屬解決住房困難,他曾騎著自行車在武昌與漢口之間跑了7趟;為了疏通一居民院的公廁和下水道的管道,他跳進窨井清除障礙;為了資助有困難的群眾,他省吃儉用……他説:“民之難即黨之憂,共産黨的幹部就是要為黨分憂,為民解難。”
1997年一個春寒料峭的上午,吳天祥家一下子來了30多名下崗工人,床上、椅子上都坐滿了。原來,他們都是來找工作的。午飯時,吳天祥為大家下了18斤肉絲面。面對滿臉愁容的工人們,吳天祥深知責任重大,深知在“再就業”工作中政府的擔子有多重。他身先士卒,四處出擊,多方調研,一到節假日,他就騎著那輛舊自行車,在街上轉悠。1998年初,他在漢口開會,看到一家饅頭店生意不錯,一打聽是一位農民做的,便認真向這位農民請教,一口氣買了150多個饅頭扛回武昌,分給幾十名下崗工人,鼓勵大家:“下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等靠要,怕的是觀念不變!”吳天祥還拿出1000多元錢幫助這些下崗工人開起了饅頭店,僅此一項就安排了40多名下崗工人。武漢市五色織布廠是家特困企業,吳天祥要了該廠100名最困難職工的名單、住址,利用業餘時間一一走訪,提出下崗工人進社區的思路,並親自在積玉橋街磚瓦巷社區試點,100名工人全部就業,進而向全社區推廣。僅此一項舉措,全區3000多名下崗工人走上了再就業的崗位。
“聯絡群眾不是做給領導看的,百姓找我,不方便怎麼行”
當上副區長的吳天祥工作忙了,群眾找他確實難了。面對群眾的實際困難,吳天祥比誰都著急,上任不久,他便將家裏的電話向全區幾十萬人公佈,叮囑家人,不論誰在家,群眾打來的電話都得認真記錄。吳天祥説:“聯絡群眾不是做給領導看的,百姓找我,不方便怎麼行?”這些年來,吳天祥在幫助百姓過程中發明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辦法,其中一條就叫“發動群眾幫群眾”。在社區再就業培訓班上,他請來老師,他自己也講,鼓勵大家、督促大家,社區洗衣店辦起來了,紅領巾小餐桌辦起來了,敬老院、家電維修點辦起來了,在武昌,再就業社區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在記者面前,老吳的話依然是那麼樸實:“千變萬變,幹部都是人民的兒子,我們應該好好地為人民謀利益。因為從我們入黨的那一天起,便肩負人民的希望,接受了人民的囑託。”
吳天祥這些年來,捐助出去的錢,都是他的工資及稿費。當了副區長後,他每月都要從工資中固定拿出600元,幫助那些急需幫助的人。他説:“我們共産黨員,要從‘廉’字入手,固守共産黨員的家園;從‘勤’字入手,高唱共産黨員的奉獻之歌。”
吳天祥説:“每當我為群眾做了點事,群眾都稱讚共産黨好。聽了這話,我的心裏真舒坦。作為一名共産黨員,我真自豪。到了見馬克思的那天,只要老百姓説:老吳一生清清白白,是名好黨員,我就滿足了。”
“只有每個人都為美好夢想而奮鬥,才能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薄力量。”如果你身邊有行業中涌現出的先鋒人物,歡迎向央視網推薦。 投稿郵箱:17145236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