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建國60年看居民住房變化

 

CCTV.com  2009年09月16日 13:4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  

 

  1949年建國之後,國家走過了一段坎坷曲折的強國富民之路,回顧60年來老百姓的住房變化,真是讓人感慨萬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老百姓住的房子是越來越寬敞,裝修越來越漂亮了。 

  就以我親身經歷的事説吧。上世紀60年代,隨老爸到市郊某礦區上學,這裡多數職工家住的是平房,屋裏的地面是坑坑凹凹的黃土地,廁所是旱廁。1975年進一拖上班時,不少職工住的是平房。廁所、水管居民共用,颳風下雨,半夜上廁所用水管很不方便,每當到做飯高峰時,有的居民為爭水管還要吵架。有的職工住的多家灶的樓房,兩三家共用一個廚房和廁所,鄰居們相處好了,還能夠互相幫助,相處不好的常為今天丟塊煤,明天丟塊布而爭吵生氣。那時,到一些同學家,看到不少姊妹多的同學家裏居住擁擠,家裏搭了上下鋪,姊妹們大了,仍然不能改善住房,讓人感到很無奈、很尷尬。在工餘時間,與小組的師們聊起居住的事,有的師傅説他們從農村或技校剛畢業進廠時,住的是單身宿舍,三四個工友住在一起,有的結婚了,仍然沒有自己的住房,家屬來了,只好讓其它工友另覓住處,那才尷尬呢。

  一次在報紙上看到當時的一個美國、前蘇聯等幾個國家人均住面積的消息,拿自己的住房與人家對比了一下,我和小組的幾位師傅對人家羨慕了好幾天,心想要是自己的住房改善了,也住上寬敞大的房子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因為當時我三口之家,僅住12平米的房子。我搬進這個房子前的那位師傅是祖孫三代5口之家,住了多年這樣的房子。

  記的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居民解決住房停留在“等、靠、要”三個字上。等國家建房,靠組織分房,向單位要房。單位職工分房要排隊,每位職工都盼著分房儘快輪上自己,所以,各單位管房的人就格外吃香,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送禮、遞條子的,等結婚娶媳婦的……房管部門的門檻都被踩破了。據房管部門的人介紹,當時一拖不僅有職工在等待改善住房,每年還要新增一兩千新的要房戶,住房的緊張程度可想而知。

  八十年末,國家居民住房政策出現了新變化。原先職工分配的“福利房”有的折價賣給了使用者。原先街坊的老鄰居們的住房按其工齡,扣除房屋折舊等,花了萬吧塊就買了下來。到了九十年。國家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展開。住房實物分配被取消,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許多人的住房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但這種變化説快也快,説慢也慢。我剛剛買房時,因為房源緊張,要抓房號,凡採取計劃生育措施者、勞動模範、處級領導等優先抓房號。經過一番折騰,我住進了新房,成了有産者,還出個新稱呼叫“業主”,我真是有些不敢相信這種變化。

  到了新世紀,人們的住房更是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在觀念上,人們改善住房不再找領導,而是找市場。有的職工到了星期天,就以休閒的心情逛逛房市,了解一下行情,從而量力而行地買下自己心愛的房子,即使用公積金貸款當上房奴,晚上還在抿嘴笑呢----錢慢慢還吧。所以,一段時間以來,不斷有同學或朋友打電話邀請去“燎鍋底”----慶賀喬遷新居。而這些新購房戶不僅面積大了,寬敞明亮,裝修也很上檔次,地面不是瓷磚,就是木地板,走在上面真讓人感到心情舒暢。現在買房者不僅關注房子大、結構好,而且更加注意小區的綠化及物業管理水平等。有人這樣總結建國60年人們的居住變化:原先是居者“憂”其屋,到了上世紀初,初步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現在,人們又開始向“優”其屋邁進。 據有國家有關方面統計,中國人均住房面積已從原先的幾平方米,再到十幾平方米,現已發展到了人均住房面積達27平方米,這種變化凝聚了多少代人的期盼,多少代人的夢想,多少人的心血,多少人的艱辛啊!

  眼下,各地居民在住房改善上有差異,一部分人的居住條件還不理想,但是筆者相信,隨著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全國人民的住房條件一定會得到逐步改善。唐朝大詩人杜甫有“安得廣廈千萬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著名詩句。雖然現在還不能説“俱歡顏”,但建國60年來,廣大人民群眾住房得到極大的改善卻是不爭的事實。

責編:孫冰岩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