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從紅軍時期開始,到21世紀的今天,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和經濟狀況的改善, 軍服也從無到有,從單一制式到系列配套,逐步演進。軍服被看作是軍人的標誌之一,透出軍人的精神氣質。 戰爭電影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既讓人重溫一段段歷史,也讓人能夠通過畫面,感受軍人在一次次保家衛國的訓練與戰鬥中,所展示的軍裝魅力,以及軍裝所承載的軍人之魂。
在紅軍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紅軍著裝是灰色粗布中山裝,戴八角帽,而最具識別性的,則是帽子上綴的布質紅五星帽徽和和上衣的兩塊紅領章。 紅軍初創時期沒有統一的軍服,如南昌起義的隊伍,穿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服裝,係紅領巾以示區別。1929年3月,紅四軍向閩西發展,佔領經濟發達的長汀城和周圍的農村。紅軍就是在這個時候在全軍有了統一的服裝。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共實現聯合抗日,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紅軍改編後,服裝樣式基本上與國民黨軍隊服裝相同,僅以左臂佩戴的“八路軍”、“新四軍”布臂章以示區別。 另外,幹部與戰士的衣服樣式僅在口袋上稍有區別。抗戰初期,八路軍戴圓頂帽上佩有國民黨軍隊的小帽徽。有時因為作戰方式的靈活機動,軍人服裝也呈現出多樣化特徵。
抗戰結束,國共合作完結,但隨之而來的內戰開始了。這一時期服裝制式與抗戰後期的服裝制式基本相同,明顯的變化去掉"八路軍"、"新四軍"臂章。 1948年11月1日,中央軍委發出通令,對全軍的組織編制、番號作了統一排序。1949年我軍服裝顏色確定為草綠色,材料為棉平布,帽子為圓型短檐帽,這種帽子後來被稱為"解放帽",佩戴八一紅五星金屬帽徽。胸前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布胸章。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著穿"50式"軍服,不戴帽徽與胸章。1953年朝鮮停戰以後,志願軍幹部戰士佩戴"中國人民志願軍"布胸章。 1948年11月1日,中央軍委發出通令,對全軍的組織編制、番號作了統一排序。1949年我軍服裝顏色確定為草綠色,材料為棉平布,帽子為圓型短檐帽,這種帽子後來被稱為"解放帽",佩戴八一紅五星金屬帽徽。胸前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布胸章。
自1950年全軍統一軍服制式以來,我軍先後進行了12次軍服改革調整,有6種主要制式軍服。1950年,首次統一軍服制式。1955年,開始著第一套軍銜服裝。65式軍服從1965年一直用到1985年,是我軍歷史上裝備時間最長的制式服裝。85式軍服主要是為了配合1985年恢復軍銜制(軍銜制于1965年取消)。 軍隊在1988年重新實行軍銜制,同時全軍官兵換發87式軍服,即第二套“軍銜服裝”。 駐港、澳部隊自香港、澳門回歸後試穿的制式軍服被稱為97式軍服。 今年8月1日起,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陸續換穿07式軍服。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換裝。軍服色調也從沿用60多年的暖色調綠到如今的冷色調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