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6日,由國家博物館主辦的《南海驚夢--“南海一號”宋代沉船遺址前期科考成果展》在有著六百多年曆史端門大殿內正式開展,36件從該船打撈出水的宋代珍貴瓷器首度與公眾見面。中新社發潘旭臨 攝
央視網消息(午夜新聞):經過兩年精心準備,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今日開館,歷經20年發掘的“南海一號”宋代古沉船終於向中外遊客揭開神秘面紗。據悉,“南海一號”打撈出文物6000多件,其中數百件極具代表性的珍貴文物可供遊客飽覽。場館負責人介紹,考古工作人員正在爭取把發掘過程常態化,既讓公眾看到整理展示的文物,更可欣賞文物挖掘全過程,開創國內旅遊産品先河。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地處陽江海陵島十里銀灘,耗資2億多元。博物館為“南海一號”專門設計建造,總體佈局背山面海,由一大四小五個橢圓形連環相扣組成,外形猶如古船的龍骨,整體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鷗。
相關新聞:
[視頻]“南海一號”工作層四個探方繪圖完成 目前出土瓷器都為民窯
2008年10月20日,《南海驚夢——“南海一號”》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臨時展廳正式展出。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次展覽是自“南海一號”出水後第一次大規模展示出水文物。展覽展出的200多件展品均是遴選出的精品,大多是瓷器,也有小部分的金、銀器和銅錢。 中新社發 引煒 攝
2007年12月22日,廣東陽江濃霧中,“南海Ⅰ號”在救護船舶的保護下成功出水。圖為海警在起吊現場海域穿梭巡邏。于1987年夏天發現的“南海Ⅰ號”是南宋時期的一艘商船,沉沒在廣東省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裏處,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中新社發索有為 攝
********************* 延伸閱讀 *********************
埋在淤泥裏的文物和沉睡千年的船舷。
昨日南海Ⅰ號的發掘現場,沉箱和船體一起露出水面50厘米。
在海底沉睡千年的南海Ⅰ號2007年隨沉箱移步水晶宮之後,昨日(9月26日)終於展露真容:水晶宮放掉部分海水,鐵沉箱和南海Ⅰ號連體露出水面約50厘米。研究證實,南海Ⅰ號是水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宋代雙甲板實物船體,同時200多件文物出水。而水晶宮也將在今日再次灌水,南海Ⅰ號將繼續“沉睡”,等待下一次的發掘,未來南海Ⅰ號有望成為水上考古研究學科基地。 [點擊閱讀全文]
由船舷和甲板的建造木板的顏色依然保持黃色色調,可以推斷因碳化而産生的黑點部位不多。“這要歸功於覆蓋在南海Ι號周邊的淤泥。”魏峻博士説,這些淤泥土質細密,“猶如混凝土,從而為南海Ι號提供了天然的厭氧保護條件。因為,厭氧菌能排斥其他生物的存在,從而有效地防止船體的氧化。” [點擊閱讀全文]
********************* 相關背景 *********************
800多年前,一艘古船滿載製作精良的瓷器、鐵器和銅器,從國內某個港口出發……
出發後不久,載距離海岸17海裏處沉沒,從此,沉睡在海底20米左右的地方。
出土瓷器為古代各大名窯燒制的瓷器
責編:劉一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