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王震和夫人王季青在雁北抗日根據地。
王震與王季青的風雨情感路
宋鳳英
賀龍當“紅娘”
王季青1913年出生在瀋陽市一個小商業資本家家庭。東北淪陷後,王季青隨在國民黨東北軍裏供職的哥哥來到北平,進入北師大附中就讀,後考入北平大學歷史系。在1935年的“一二 九”運動中,王季青和許許多多的愛國學生一起,積極參加了反帝愛國鬥爭。1936年4月,經北大學友劉居英(建國後曾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院長)介紹,王季青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擔任北大地下黨組織的聯絡員。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黨組織決定撤退在北平公開參加過抗日活動的同志。王季青一行九人于9月中旬到達太原,找到八路軍駐太原辦事處。彭德懷、肖克熱情地接待了他們,歡迎他們參加八路軍。之後,王季青與康世恩、饒斌、宋應、郭小川、劉亞生等四十多人,一起加入了八路軍120師。在去山西岢嵐縣城120師師部的路上,王季青見到了賀龍、關向應等師首長,也見到了時任120師359旅旅長的王震。王震同關向應、肖克坐在一起,英姿颯爽、談笑風生,給王季青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到120師報到後,王季青被分到120師民運部工作,執行擴兵任務。賀龍、關向應很賞識王季青的工作能力,也很關心她的終身大事。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愛將王震。
在賀龍、關向應等師首長的介紹下,王季青對王震逐漸産生了好感。不久,在兩位首長的撮合下,王震與王季青舉行了婚禮。婚禮是在岢嵐河畔一家簡陋的農舍裏,由關向應主持的。關向應説:“志同道合者一見如故,才有這戰場上的‘羅曼蒂克’。”爽朗幽默的王震説得更乾脆:“麼子‘蒂克’,這叫‘速戰速決’!”
新婚燕爾,在岢嵐河畔這間簡陋的農舍裏,王季青向王震傾訴了自己的家事、身世和投筆從戎抗日救國的一腔摯誠。王震感慨地説:“就憑你這個大學生,一個女同志,不辭勞苦來到抗日前線,這就很不簡單!嘿嘿,這就是我們最大的緣分!”如此豪爽而切意的談笑,使王季青不得不佩服丈夫那寬厚豁達的胸襟和氣度。
婚後第二天,王震要回359旅。賀龍打趣地問王季青:“季青同志,如今你是359旅的人啦,是跟王鬍子去359旅,還是繼續留在師部?”王季青笑道:“既然我是359旅的人啦,那我就去359旅吧。”
相關鏈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