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日誌中國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延安窯洞裏的四大婚禮:陳雲洞房裏講黨課

 

CCTV.com  2009年05月11日 15:3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1937年 1月,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從此延安成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由於有了相對安定的環境,許多紅軍老戰士、老革命開始尋找人生的伴侶。陳雲、彭德懷、鄧小平、王稼祥都是在延安喜結良緣,留下了一個個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

  “在洞房裏講黨課”

  陳雲與于若木是在延安相識、相知、相愛的。

  大約在1937年底或1938年初,陳雲流鼻血的舊病復發,中共中央組織部決定從陜北公學女生隊找一個人擔負護理工作,結果選中了于若木。據于若木回憶,在此之前,她曾三次見到陳雲,“雖然都是聽他講話,互相之間沒有交流,但他給我的印象卻一次比一次深,一次比一次好。陳雲同志當時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又是中央組織部長,這對於我這個普通黨員來説,已經是聞之肅然起敬了”。

  于若木護理陳雲,只是按時往鼻子裏滴滴藥水,並沒有更多的事做。陳雲因醫生要求靜養,也不能做更多的工作,所以兩人便經常聊天。于若木剛到時,陳雲就詢問于若木的經歷,隨後也介紹了自己的歷史,兩人有了初步的認識。于若木回憶説:“我們最初只是相互介紹自己的身世和經歷,彼此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後來,比較熟悉了,談的話題就多了起來,從理想、工作談到生活、愛好。”陳雲得知于若木會唱歌時,便請她唱歌給他聽。于若木十分大方地唱了一首當時流行的蘇聯歌曲《祖國進行曲》,悅耳的歌聲在窯洞中回蕩。

  一次,陳雲問起于若木有沒有愛人,談過戀愛沒有。于若木羞澀地回答:“我還不懂。”陳雲便小心地説,他現在也沒有愛人,問她願不願意交個朋友。陳雲還説 :“我是個老實人,做事情從來老老實實。你也是個老實人。老實人跟老實人,能夠合得來。”

  陳雲與于若木從相識到相愛,就像陜北高原的春天到來那樣自然。

  不久,于若木的二哥來到延安,陳雲把他作為于家的代表,鄭重其事地向他説明打算結婚的想法,徵求他的意見。于若木的二哥對陳雲的印象甚佳,欣然同意。

  1938年3月,他們幸福地結婚了。那一年,陳雲33歲,于若木19歲。

  他們的婚禮簡樸。陳雲只花了一塊錢,買了些糖果、花生,請中央組織部的同志熱鬧了一下,就算是婚禮了。事後,消息傳開,有人嚷著讓陳雲請客。陳雲當時手頭還有點錢,請得起,但他不願意擺排場,所以沒有請。

  對於他們的結合,雙方都很滿意。陳雲在給於若木的大哥的信中寫到:“我們在政治上與性格上一切均很合適。唯年齡相差太遠,今年我已35歲。”于若木則在信中寫到:“雖然他大了我14歲,但是,我對自己的婚姻很滿意。他是一個非常可靠的人,做事負責任,從不隨便,脾氣很好,用理性處理問題而不是感情用事。”

  婚後,彼此如何稱呼,是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在家裏,陳雲總是喊她原名“陸華”。在陳雲看來,別人都喊她于若木,而他喊她“陸華”,顯得親切,成了愛稱。至於于若木呢,當著別人的面,總是稱“陳雲同志”,兩人相處時,叫“陳雲同志”當然顯得很彆扭,直呼“陳雲”又覺得不尊重,因為在她眼裏,陳雲如同兄長。她實在找不到恰如其分的稱呼,所以乾脆在家裏無稱呼。這種“無稱呼”,在於若木看來,是因為兩人的政治水平、政治地位相差懸殊且年齡相差較大而造成的。當然,兩人有時異地分處,寫信時,她則稱他“雲兄”。

  婚後不久,陳雲專門用了幾個晚上給於若木講黨史。

  煤油燈映照著窯洞雪白的墻,窗戶紙上的紅喜字放著紅光。

  窯洞的炕上放著一張小炕桌,炕桌一邊坐著陳雲,一邊坐著他的新娘于若木。

  陳雲是1925年入黨的老黨員,他的經歷本身就是一部中國共産黨人的奮鬥史。由於陳雲對中國共産黨的歷史非常熟悉並有深刻的理解,因此他娓娓道來,如數家珍。他講大革命失敗後盲動錯誤給黨造成的損失;講向忠發、顧順章叛變對黨中央的威脅;講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講毛澤東對黨和紅軍的挽救等等。

  于若木則嚴肅認真,聚精會神地聽著。雖然她不是新黨員,但卻是第一次如此系統地接受黨史教育,而且講得那樣的生動、那樣的深刻。她聽到了許多前所未聞的對敵鬥爭的故事,了解了許多鮮為人知的黨內鬥爭的情況,進一步加深了對黨的性質的認識,更加堅定了為共産主義獻身的信念。

  某個喜歡開玩笑的人本來想偷聽洞房裏面的悄悄話,沒想到聽到的卻是嚴肅的黨史課,非常驚訝。於是“陳雲同志在洞房給於若木上黨課”,一時被中央組織部的幹部傳為佳話。

1/4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