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水價成本,有無“水分”?

 

CCTV.com  2010年01月21日 09:5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  
專題:“漲”聲一片

  ●壟斷企業天生沒有降低成本的動力和壓力——沒有競爭、不怕虧損,成本增加了,可以通過抬高價格進行轉移。因此有必要對其成本多打幾個問號  

  最近,不少城市相繼上調了水價。雖然之前的聽證會討論得很熱烈,但最終結果無一例外地是“照漲不誤”。有人因此質疑聽證會在“作秀”,被質疑一方則予以明確反駁,用種種證據説明是真“聽”真“證”。

  其實,水價上漲的最大問題,恐怕還不在於聽證是否“作秀”,而在於對水價成本的看法。

  各地上調水價,主要原因是成本增加。按照通常的思路,成本增加,産品的價格當然也要跟著漲,否則經營方將難以維持正常的運營,沒人會做賠本的買賣。實際是否如此呢?

  成本無疑是決定價格的重要因素。比如普通的電視機和電風扇,前者成本肯定要比後者高,價格自然也要高。但價格是不是完全依據成本而定?顯然不是,供求對比的力量會更大。當産品供過於求時,即使成本還是原來那麼高,經營方也往往會考慮先把價格降下來吸引客戶,或者是“薄利多銷”,或者乾脆以降價“倒逼”成本。

  當然,企業這種降成本的主動性有個前提,就是有比較充分的市場競爭。有壟斷性質的公共品,如水、電、氣等不在此列。這類産品不愁市場,因其“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居民對其需求沒有彈性,就算價格翻幾番,最終只能被動接受。提供産品的企業因此也就天生沒有降低成本的動力和壓力——不會面對競爭、不怕虧損,更不擔心破産,成本增加了,可以通過抬高價格進行轉移。不僅如此,具有壟斷性質的企業還往往會有抬高成本的衝動和便利,比如利用公共資源賺來的錢多給職工發福利、敞開來免費地用水用電,企業內部“懶”得從嚴管理,生産採購“不揀對的、專揀貴的”等等。近幾年,媒體相繼報道的一些地方電廠、水廠職工免費用電、用水,更換設備時更青睞價格高出一大截的國外産品,皆是例證。

1/2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