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視頻]澳門慈善機構:樂善好施 扶危濟困

CCTV.com  2009年12月18日 13:4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進入[中國新聞]>>

專題:情滿濠江——慶祝澳門回歸10週年

  

    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1569年,澳門誕生了第一家慈善機構——“仁慈堂”, 19世紀隨著基督新教的傳入,當地慈善機構陸續興起。時過境遷,這些上百年曆史的慈善團體至今仍在澳門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長期孕育的助人為樂,人性關懷等特質在澳門經濟迅速發展的時期,對緩解社會發展不平衡,維護社會和諧,産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每年農曆十月初一開始,持續一個月的時間裏,同善堂的各位同事都會走上街頭,挨家挨戶的徵集善款。作為傳統,對商戶的“沿門勸捐”,已經延續了100多年。少則1、2百,多則上萬,“勸捐”的成功率很高,這些錢就將用於下一年同善堂的正常運轉。“取之社會、用之社會”,這是慈善濟世、服務公益的“同善堂”創辦至今一直堅持的宗旨。

    常年堅持的“免費”原則,不僅方便市民,還減輕了政府的醫療壓力,平均每年有20萬人次享受這樣的初級醫療服務。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同善堂在發展過程中也不斷拓展自己的服務形式和內容。門診從最初的一間擴展到三間,目前聘請了50多位醫護人員,醫療項目也從中醫內科發展到婦科、跌打科、牙科等八大項。“免費”政策更是不局限于本地人,現在只要憑藉有效通行證件,所有來澳人員都可以享受。

    能有這樣的善舉來自同善堂“濟世,並非濟澳”的理念,更來源於特區政府給予的強大支持。1999年澳門回歸後,政府每年撥款一千萬作為醫療津貼,這個數字相當於葡國政府時期的50倍。作為一所多元化的慈善機構,多年來同善堂還堅持免費教學。從幼稚園到高中,十五年中學生們可以免交學費、雜費,並享有各種津貼。

    正是源於這種潛移默化的宣傳教育,澳門社會對“慈善”具有高度的認同感。為善、助人為樂等優良品質,成為廣泛而自覺的社會意識。

    有著138年曆史的鏡湖醫院,是澳門首屈一指設備完善的醫院,作為政府醫療機構的補充,在幾代澳門人身上都留下了慈善綜合醫療的足跡,服務人數逐年攀升。

    回歸後,鏡湖醫院最大的變化莫過於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其中現代化的霍英東博士專科醫療大樓在今年投入使用,各專科的分工更加精細和專業。成人心臟病、腦外科、微創等複雜手術都可以在這裡完成。未來,醫院計劃騰出部分病房,作為資助病床,增加對貧困人士的援助。

 

責編:劉一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