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5年來,已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為孩子們營造了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各地把學校作為主陣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普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陽光體育運動等,潛移默化地潤澤着孩子們的精神世界。
汶川大地震後,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在孩子們中廣為傳播、得到弘揚。在迎接和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廣大未成年人積極參與講文明樹新風活動。
社會各界也給予了未成年人極大的關愛。在湖南長沙芙蓉區,社區的“16點驛站”成為下午放學後家長下班前,無處可去的孩子們的溫馨樂園。
不僅在城市,農村孩子也有了課外生活樂園。山東的“鄉村少年宮”,廣西的鄉鎮未成年人校外活動中心等,都受到老師、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同時,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地入學問題基本解決。最新統計顯示,義務教育階段,全國範圍內八成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流入地公辦學校就讀。農村寄宿制學校、代理家長制等成功做法的推廣,讓數千萬“留守兒童”得到真情關愛。
迄今為止,全國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達到4200多個,基本實現90%以上的縣(市)都有一個綜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
各地還強力推進文化環保工程,治理網吧,凈化熒屏聲頻,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等,創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
責編:劉一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