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空軍成立60週年活動期間,有著“空中舞蹈家”美譽的空軍跳傘運動大隊將為公眾呈現一場非常精彩的“長袖之秀”。
女跳傘隊員在營地進行訓練。
“七仙女”跳傘隊員整裝待發。本報記者 陳傑 通訊員 盧炳廣 李成 攝
平均年齡只有21歲的空軍“七仙女”將從1000余米高空徐徐飛落“人間”……這樣亦真亦幻的場景你一定想親眼看看。昨日,記者從空軍有關部門獲悉,在慶祝空軍成立60週年活動期間,有著“空中舞蹈家”美譽的空軍跳傘運動大隊將為公眾呈現一場非常精彩的“長袖之秀”。
空軍跳傘運動大隊組建於1958年,曾9次打破世界紀錄,29次打破全國紀錄,先後參加了珠海國際航展、1999年澳門回歸、2004年法國空軍“巡邏兵飛行表演”等20多次重大跳傘表演,曾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勇攀高峰運動隊”榮譽稱號。
造型傘速度每秒16米
在人民空軍成立60週年慶典上,中國空軍跳傘運動大隊將獻上世界最快的跳傘表演。
本報記者專門採訪到空軍跳傘運動大隊副大隊長李成,來揭秘這場“空中舞蹈SHOW”。他向記者介紹,在這次表演上,大隊不再用以前表演中使用的定點傘,而是使用從未正式使用過的造型傘。造型傘的飛行速度可以達到每秒16米,是定點傘速度的兩倍,也是目前跳傘表演中速度最快的傘之一。
“在訓練中,造型傘已經使用了幾百次,它的表演效果非常好,相當於汽車中的‘賽車’。我們選拔出來的都是平均年齡在28歲左右、心理素質和跳傘經驗在5000次以上的精英隊員,來操作這種難度非常大的傘,他們就相當於‘賽車手’,將給這次活動一個驚喜。”李成説。
“七仙女”平均年齡21
據了解,這次跳傘表演共有4個科目,分別是“開路先鋒”、“彩虹當空”、“歡慶盛典”和“仙女下凡”。
李成告訴記者,“開路先鋒”和“彩虹當空”是跳傘大隊的傳統項目,在重大活動中表演的效果非常好,而“仙女下凡”和“歡慶盛典”則是在這次活動中首演。
據悉,“仙女下凡”將由7位女跳傘隊員完成,平均年齡只有21歲,她們將從1000米至1800米的高空表演各種高難動作,最後飛落“人間”。
跳傘動作已準備半年
李成透露,在4個跳傘項目中,首演的“歡慶盛典”也是一大亮點。在這項表演中,隊員從1500米高空出艙後,將拉著8條繽紛多姿的彩煙,從空中徐徐飄下;在未開傘墜落到離地1300米時,眾人一齊發射紅色彩光彈;開傘後,隊員在空中進行多人編隊,之間要調整好上下高度差;在離地500米處再次齊射一組彩光彈,最後8位隊員以“老鷹”下飛的方式降落。彩光彈的顏色均為紅色,表現喜慶的氛圍。
李成説,針對這次大慶的4個科目,跳傘大隊已經準備了半年之久,每一個動作的安全性可以完全保證,視覺效果也已達到最佳狀態。
主角
“先鋒”:可精準降在硬幣上
“開路先鋒”是慶典跳傘項目裏的開篇之作,由八一跳傘大隊四名資深女跳傘員聯合完成。昨日,在昌平沙河預演現場,記者見到,跳傘隊員在跳傘前會由直升機載入預定空域,進行傘降。隊員們逐一離機後,隨即在空中開傘組隊,而後打開固定在腿部的旗幟。依照表演設定,依次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將是國旗、軍旗、空軍旗和60週年慶典會旗。
尤為讓人喝彩的是,跳傘員從高空傘降著陸時,會精準地將腳踩在預先設定好的、約一平方米大小的靶點,絕無偏差。
大眼睛、彎眉毛的葉曉莉是負責“開路先鋒”表演的四名女軍人之一。對於何以能將迎風面達35平方米的旗幟控制得得心應手,她向記者介紹説,自己和其他三名戰友已經合作了十幾年,傘降時無需説話,互相觀察對方的身體,就能明白彼此要表達的信息。另外,四名跳傘員全部擁有7000次以上的跳傘經歷,技藝嫻熟,均能從千米高的空中操傘落在地上的一枚五分錢硬幣之上。
“除了表演外,我們還會將空中的氣象資料同步傳給隨後表演傘降的戰友,以供修正此前測量的誤差。”另一女跳傘員何宇峰笑著説,她們的“開路先鋒”還真是“一語雙關”。
“仙女”:出艙後最怕發冠歪
七位“仙女下凡”是空軍跳傘表演的最後一個科目,這七名女隊員除身著飛行服,外面還各套著一件分別為紅黃綠紫等7種顏色的服裝,褲子為裙擺褲腿,在空中隨風飄展。
“最擔心的是發冠歪了或者斜了。”“仙女下凡”組組長代寒月擔心,如果發冠有傾斜就會影響觀看效果,也影響“飛行”,她們將在演練中進行觀察,如果不牢固,她要求這些姑娘們自己動手縫製卡子。
“送加工廠肯定來不及了。”代寒月説,平常遇到類似小問題都自己解決。
“七仙女”將從1300米的高度跳傘,到1100米處打開降落傘,並以“之”字形下降,在下降過程中打開飄帶,屆時每個人將身披飄帶在空中飛舞。
在空中,每名“仙女”的距離一致,如果發生位置偏離,她們就通過操縱桿改變下降的速度,以保證隊形統一,並定點落地。
“我們很享受這個過程。”代寒月説,她們剛開始跳傘時都或多或少有些緊張甚至害怕,鍛鍊上一段時間就變成享受“飛翔”的過程了,“一段時間不跳還非常想呢!”據介紹,代寒月已有5000余次跳傘經歷,其他六名“仙女”也有兩三千次跳傘經歷。(本報記者 崔木楊 通訊員 郭洪波 葉海松 記者邢世偉)
相關鏈結:
責編:汪蛟龍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